虽然从总体上看农业碳排在中国的占比不算高,但随着“2060碳中和”目标的逐步推进,农业部门必须在减排上发挥更大作用。
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的统计,农业用地释放出的温室气体超过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相当于每年产生150亿吨的二氧化碳。
总的来讲,多方数据表明,减少农业碳排放对控制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全球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农业碳减排,美国在2002年就成立了农业温室气体减排协作机构(CASMGG)。中国科技部2007年就已经启动了一个特别行动计划,该计划强调,农业和土地利用是中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可行的途径。
市场空间——上海农业碳汇将带来将近700亿的交易金额
回顾下我国去年的碳交易成果,全国碳市场于2021 年7月16日正式启动线上交易,是全球覆盖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生态环境部近日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2年度报告》(简称《报告》)显示,我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于2021年12月31日收官,累计运行114个交易日,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年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约45亿吨二氧化碳,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配额履约完成率为99.5%。
截止到今天的数据统计,2022年11月全国碳排放配额的买入价格预期为57.65元/吨,卖出价格预期为60.50元/吨,中间价为59.08元/吨,纵观国际的碳交易市场,欧盟的碳价已超过90欧元每吨,折合为人民币约为630元每吨,约为国内碳价的10倍之高。全球碳汇市场将继续保持持续火热状态,根据知名专家预测,我国未来碳价预2050年将达到900元每吨。
以上海为例,根据《上海统计年鉴》的数据,对上海近年来的农业活动碳吸收和碳排放进行了估算,总的来讲,上海农业仍然是个巨大的净碳汇,约为380万吨。按照目前60元每吨的均价,若完全转化为碳汇交易,交易额将达到2.28亿元。全国293个地级市,不同省市自然条件及农业发展情况不均一,但目前若以上海为均态,农业碳汇将带来将近700亿的交易金额。
2022年三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20.9万亿元,同比增长41.4%,比上年末高8.4个百分点,高于各项贷款增速30.7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加4.88万亿元。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8.32和5.56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6.4%。
分用途看,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贷款余额分别为9.37、5.33和2.9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40.9%和63.2%。分行业看,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绿色贷款余额5.33万亿元,同比增长30.8%,前三季度增加8575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绿色贷款余额4.48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前三季度增加3577亿元。
农业减碳已在全国各地陆续展开,我们今天来看下走在前面的有哪些?
成为全国首批农业碳汇交易项目。今年5月全国首个农业碳汇交易平台在福建厦门落地。同安区是厦门的农业大区,农业资源丰富,仅白交祠村、军营村就拥有生态茶园7755亩、生态公益林7600亩,两地生态农业茶园2年期碳汇为3357吨。厦门一食品企业购买了该笔碳汇,用它来抵消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部分碳排放。
今年4月份,德清“两山银行”与下渚湖街道签下首笔湿地碳汇收储合约,以每吨58.83元的价格购买下渚湖湿地一万吨碳汇量。今年5月份,安吉两山银行和国网湖州供电公司以73.41元/吨签署的2000吨竹林碳汇。同时,上海碳市场从4月中旬起,配额碳价呈上涨趋势,5月5日突破60元/吨,创历史新高。
2022年9月,中国水稻研究所联合阿里云正式发布了低碳稻作技术,据中国水稻研究所专家测算,采用新方案后,西塘镇竹小汇低碳智慧田减少灌溉用水30%-50%,稻田退水氮磷含量消减30%,甲烷排放较传统模式减少30%以上,折合亩均碳排放当量减少超20%。
据中国水稻研究所专家测算,引入低碳稻作技术,1亩稻田甲烷排放降低6公斤左右,按照甲烷和二氧化碳当量1:25的比例,能够少排大概150公斤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若在长三角地区1.2亿亩水稻田推广开来,可减少约18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排放,碳减排效果突出。
盘活了“沉睡”的自然资产,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效益
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做好“三农”工作,稳住“三农”基本盘,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对开新局、应变局、稳大局至关重要。
农业碳汇链接着农民和控排企业,在山的这一边,农民通过种树产生碳汇;在山的另一边,控排企业因为碳排放超标需要购买碳汇,从而达到碳中和。农业碳汇的相关政策实施,做到了工业补偿农业、城镇补偿农村、排碳补偿固碳,给农民带来了真金白银的收益。
总得来说,农业碳汇项目的实施不仅为边远贫困地区农户带来了经济收入、就业机会以及新技术,还为其突破资源陷阱提供了外部资源,调动了内部资源以及吸引了政策资源,这是落后贫困地区借助农业碳汇项目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的关键。
有些人总觉得双碳看不见摸不着,离自己很遥远,其实不然,目前来看已经渗透到农业领域了,并创造了百亿的收益。
陈文辉谈及,“双碳”是一条又长又宽又厚的投资赛道。
“长”是指我国提出“30/60”年目标,意味着这个赛道可以一直延续到本世纪中叶,至少还有30-40年的投资期。
“宽”意味着这个赛道的大量相关产业现在仍处于萌芽期。随着绿色能源和减碳技术进步,降碳成本不断降低,越来越多的行业将被纳入“双碳”赛道,会不断衍生出新产业。
“厚”则说明“双碳”实施过程中会不断遇到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又会形成新产业、新业态。
浏览:次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