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4
铁臂起伏,乌金滚滚。每40分钟“一刀”煤,这“一刀”——2500吨。地处陕西榆林神木市,隶属于陕煤集团的陕西小保当矿业有限公司二号矿井的450米超长智能综采工作面,创下了中厚煤层年产原煤1300万吨的生产记录。
采煤时,地下300米深的工作面,只有几个巡检工人,在地面上的煤矿调度分控中心,只需操作人员手握鼠标、动动手指,就能精准指挥“地下巨龙”。该智能综采工作面依靠万兆以太网络+5G无线通信,各种设备多平台通用互连,实现了一键启动、记忆截割、支架跟机、数字孪生等功能。
据介绍,该矿井曾经一度面临“投产即亏损”的窘境,受生态红线影响,建设之初该矿井仅能开采2米左右的煤层,预计矿井年产能不会超过600万吨。除了创新一径,别无他途。小保当公司在设备改造和工艺改进上闯关夺隘,最终实现了450米超长智能综采工作面成套装备的国产化。
走进小保当矿业公司智慧调度指挥中心,这里是小保当的“智慧大脑”。一体化综合管控平台集成了安全监控、水文监测、火灾束管监测、矿压监测、地质保障等系统,实现水害、火灾、顶板、瓦斯等灾害的超前预警分析。“打破‘信息孤岛’,我们使用统一的数据标准、通信协议和统一数据库,让各系统集成在智慧调度指挥中心,实现了智慧化示范矿井管理。”小保当矿业公司智能化办公室主任李杰说。
在小保当,各种智能化场景让人目不暇接。
下井作业人员配备的小小矿灯,除了照明,还能自动检测氧气、一氧化碳、甲烷等气体浓度,通过5G网络将巡检记录实时上传地面控制台;
遍布各个作业场景的“千眼”视频监控系统,捕捉人、设备、环境、作业流程的不安全因素,通过大数据分析处理实现智能识别、智能预警;
巡检机器人、瓦检机器人全天候忙碌,采集现场图像、声音、温度、烟雾等数据,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现在不能把我们的员工叫作‘挖煤工’,我们的矿工成了‘挖煤工程师’。”小保当公司董事长杨征笑着说。小保当矿业公司有一支高学历、高素质的员工队伍,目前共引进大学生1300余名,高技术高技能人才300余名,全员平均年龄29岁。
除了加强自身人才队伍建设,小保当矿业公司搭建“呼朋引伴”式的创新生态,依托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平台、产学研合作基地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等,建立了“产学研用”科技创新体系,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破解行业技术难题,促进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示范应用。
“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将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变成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杨征说。
用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榆林聚势蓄力。当下,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秦创原榆林主中心正式投运,建成17个“两链”融合试验区,中科秦创原上郡能源实验室获批省级重点实验室。榆林在陕西省首创工业科技特派员制度,2022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同比均增长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