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6
“2023中国现代生态发展指数”调查结果显示,位居国人眼中的生态宜居城市八大要素前两位的是新鲜的空气和清洁的饮用水。
延续惯例,“2023中国现代生态发展指数”调查请受访者再次评选出了我国环境治理工作中的七大难题,排在第一位的是“企业只顾自己经济利益,缺乏社会责任”(36.0%),排在第二位的是“地方政府存在利益驱动,执行不力”(31.3%),排在第三位的是“公众环保意识不足”(28.9%)。分列第四至第七位的依次是“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合理,高能耗、重型化的工业企业比例过大”(24.6%)、“缺乏相关的法规和机制”(21.9%)、“‘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思路还存在”(18.3%)、 “环保部门权力有限”(5.2%)。
由此可见,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依然是我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课题。
2022年底2023年初,我国曾发生了一次长达11天的跨年霾,集中在陕西和河南等地。生态环境部为此启动了重污染应急预案,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事出反常必有妖”,为查明究竟,2月20日至22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副部长赵英民以“四不两直”方式,前往河南和陕西的13家企业开展检查,结果发现存在大量不正常运行治污设施、偷排偷放、生产台账弄虚作假、在线监测和手工监测造假等突出的环境违法问题。
企业环境违法行为频发,充分暴露出当前我国环境治理中的短板弱项。一是部分企业漠视法律,突破底线。二是部分地方治污攻坚定力不够,韧劲不足。三是部分地方的生态环境监管流于表面,能力薄弱。
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日前,生态环境部已完成对原《环境行政处罚办法》的修订,印发了新修订的《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在处罚种类、时限、权限、程序、执法方式等方面作出调整,对改革进程中发生的新变化、地方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予以回应,确保生态环境执法队伍严格规范依法开展执法活动。
另外,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是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态保护模式。最新消息显示,目前,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已完成划定并发布。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守护好、运用好并落实好生态保护红线。
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需从多个角度稳妥施策,唤起公众环保意识便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2023中国现代生态发展指数”调查显示,公众环保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75%的受访者愿意为环境保护而改变自己的一些与环保相违背的生活方式,这一数据比上一年度减少了11.9个百分点。
(转自:中国小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