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2023年第二期国是论坛之“能源中国”在北京举行。
当前,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已经开启。如何统筹协调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多项任务,平衡长期目标和短期挑战,成为外界关注焦点。与会人士围绕“绿色发展新范式引导产业转型与增长”主题展开深入探讨,共享经验和思考。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在论坛上表示,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面异军突起,这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大信号。这个转型是经济新的发展方向,即生态文明新的发展天地。
能源转型委员会主席、英国气候变化委员会前主席、英国金融服务监管局(FSA)前主席阿代尔·特纳以线上方式参与论坛时称,中国是电动汽车推广的世界领导者,电池技术处于领先地位,太阳能光伏板的生产也快速扩张,可以说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认为,世界经济将从能源资源依赖型走向能源技术依赖型。未来的技术研发和新技术逐渐进入市场是实现“双碳”目标最关键的因素。中国应当通过资源增效减碳、能源结构降碳、地质空间存碳、生态系统固碳等多方面措施,实现碳中和目标。
红杉中国投资合伙人、红杉碳中和研究院院长李俊峰表示,能源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解决了资源限制和环境问题,还能推动经济发展、降低成本,并为未来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无限想象空间。他表示,未来能源转型的过程中,由于电力成本的大幅下降,将带来算力成本的大幅下降,从而导致算力水平大幅度提高。随着能源和算力问题得到解决,中国所面临的发展制约将得到进一步被破解——不仅解决了能源依赖问题,还可以为经济发展注入廉价的算力和廉价的能源,使得经济各种发展方式成为可能。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斌认为,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将会成为新车市场和保有量的主流。在此背景下,以特斯拉、比亚迪为代表电动车已经带来了汽车研发、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全产业以及价值链的变革,也带动了产业间的融合。
兴业研究公司总裁助理、学术评审委员会副主席郑仁福表示,储能是实现电力有效供应的工具和手段,如今储能技术多元发展,仍需政策促进平价“拐点”到来。
郑仁福指出,目前新能源发展的隐忧不是过剩,是新型电力系统的消纳问题,对于电力系统来说,平衡供给和需求并不容易,储能是实现电力有效供应的工具和手段,会成为未来新能源行业发展非常好的领域。
浏览:次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