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2
生态环境部近日向媒体通报了今年4月和1—4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1—4月,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0.4%,同比下降4.7个百分点;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3.6%,同比上升2.0个百分点。4月,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4.7%,同比上升3.9个百分点。这些数据为我们敲响警钟:大气污染防治形势非常严峻,2023年已经过去1/3,面对今年的大气治理目标任务,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抓细抓实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今年开年以来,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就面临重重压力。元旦、春节期间,部分地区解除烟花爆竹禁放令,受烟花爆竹燃放影响,一些城市在春节期间出现了重污染天气。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今春以来我国还多次遭遇沙尘天气,影响范围很大,多地大气环境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此外,为了推动经济尽快复苏,个别地方放松了环境监管,企业偷排偷放问题有所抬头。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2月赴河南省突击检查发现,企业普遍存在不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等违法违规问题。不少地方盲目上马“两高”项目,原来国家化解过剩产能的一些重点行业通过产能置换合法合规新建的重大项目也逐步建成投产,也带来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多种因素叠加,使得今年上半年大气污染防治局面异常复杂。
然而,面对如此艰难形势,仍有一些地方还躺在过去的成绩单上,一些错误的思想仍在一些地方普遍存在。一些人抱有躺平心态,认为当前正值经济复苏的关键时期,环境监管松一些也是可以的。还有一些人持有侥幸心理,认为我国大气环境质量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等一等”“歇一歇”也没有关系。
但前四个月的数据用冷冰冰的现实告诉我们,这种松弛躺平、吃老本的心态要不得。当前,我国经济结构性基础性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成效还不稳固,不利气象条件也对大气污染防治形成了严峻的挑战。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已经到了最吃劲的时刻。一旦思想上有所松懈,必然影响大气污染防治进度。因此,各地要充分重视起来,在剩下的时间里,保持定力,细化举措,以加倍的努力确保今年大气污染防治目标任务的完成。
面对严峻挑战,要时刻做到心中有数。要增强节点意识、时限意识、质量意识,紧盯全年的大气污染防治目标任务,明确时限、倒排工期,做好各项工作的统筹和分解。在各个关键时间节点,要对工作进展进行系统全面的梳理,对尚未完成的工作等要有清晰明确的计划,确保所有相关工作落实到人、落实到位,按时高质量完成年度工作目标任务。
要抓好重点,有针对性地补齐短板弱项。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模式、城市发展布局、自然地理环境等千差万别,大气污染防治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精准施策,要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要围绕当前大气污染防治突出问题,深入基层、做好调研,找出短板弱项,针对问题症结开出针对性的“药方”,精准施策,切实提升大气污染防治成效。
要调动各方力量,加强协同治理。大气污染防治涉及多个部门,要充分调动工信、发改、交通等行业主管部门的积极性,围绕工业源、扬尘源、移动源、生活源等开展治理。各部门要相互呼应、协同发力,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按日开展专项管控巡查,落实落细各项管控措施,确保空气质量提升改善。
再过一个月,我们即将迎来2023年的下半年。据专家预测,今年秋冬季还可能会有厄尔尼诺现象,北方地区冷空气活动减弱、气温偏高,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这将进一步增加大气污染治理难度。面对严峻形势考验,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打好提前量,把握好工作节奏,坚定不移地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目标任务完成,为人民群众赢得更多蓝天。
(转自:中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