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是人类发展的最大挑战,全球很多国家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达成共识,一般都把实现“双碳”目标承诺在2050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以更高要求践行大国担当。习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中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后来又在多个重要场合进行了强调,充分说明了我国对减碳工作的高度重视。这对于我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众所周知,汽车尾气是公认的碳排放大户。2017年G20峰会后,全球刮起禁售燃油车之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把该时间确定在2025年至2040年期间。我国道路交通领域是第三大碳排放源,占碳排放总量的10%左右。根据中汽中心测算,汽车碳排放占我国交通领域碳排放80%以上,占全社会碳排放7.5%左右,而汽车使用阶段碳排放约占汽车碳排放九成。这充分说明了有效控制汽车排放,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道路交通清洁化转型面临更大压力,主要是发达国家汽车保有量已趋于稳定,而我国未来较长一段时间仍处在增长期。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接近3亿辆,位居世界第一,预计到2050年将超过5.5亿辆。如果新增汽车为零排放或超低排放,加上存量汽车更新陆续转向电动化,那么我国道路交通排放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综上所述,以新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交通工具,在使用过程中不直接产生二氧化碳,可实现零排放,是“双碳”大背景下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的最好选择。因此,我国加快动力能源转型,推动能源革命,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一是尽快明确动力能源转型规划图。加快动力能源转型是未来相当长时间的主旋律。目前,海南是我国首个明确提出2030年全面禁售燃油车省份,国内多家汽车厂纷纷跟上,开始制定相关发展战略,但我国禁售燃油车时间表仍一直未明确,全行业全社会都在观望,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减碳的速度与效果。建议从国家层面明确动力能源转型规划,让更多汽车企业、能源企业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路径更加清晰。
二是完善交通领域新能源应用环境。与新能源私家车和公交、地铁、高铁等交通出行方式相比,燃油私家车出行、长途道路客运和长途道路货运的碳排放强度较高。有国外研究机构分析,燃油私家车出行碳排放是燃油公交车出行的13倍。建议研究出台新能源应用配套政策措施。比如,在公共交通方面使用新能源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在个人出行方面实行道路通行、停车费用减免等优惠政策,引导全社会绿色低碳出行。
三是包容支持新型动力能源大发展。低速四轮电动车具有“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经济实惠”的显著优势,是新能源交通出行工具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类电动车由铅蓄动力电池或锂离子动力电池等新型动力能源驱动,每辆车的售价3至5万元,不需要政府补贴;平均每百公里耗电约为10千瓦时,每公里用电成本不到0.1元,比传统燃油车节约使用成本约70%,深受老百姓喜爱。建议包容支持新型动力能源发展,不能限制铅蓄动力电池发展,让低速电动车技术路线由市场和消费者决定。
浏览:次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