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6万人口的云南省昆明市,每天约产生7957吨生活垃圾。其中40%以上的生活垃圾会送到浙能锦江环境昆明西山垃圾发电厂和五华垃圾发电厂。在这里生活垃圾会被焚烧,再把焚烧热能转化为电力,供给城市用电。
850摄氏度是通过焚烧生活垃圾、为城市提供清洁能源的关键指标。过去为了确保燃烧温度稳定,维持在850摄氏度以上,耿少平必须每5秒调整一次参数,一天下来调整近万次。除此之外,每两小时还要进行巡检,精力耗费极大。
昆明西山生活垃圾发电厂给生活垃圾焚烧系统装上了“工业大脑”后,耿少平的双手解放了。“工作量比以前至少减了90%以上。”耿少平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如果设备出现故障,机器会自动报警,再进行一个人为的操作就可以了。”
“按照国家的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底,全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比要从45%提升到65%。”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副院长黄群星日前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固废能源化是伴随着国家快速城市化出现的环境问题,垃圾发电产业经历了十年间数量上的爆发式增长。”黄群星认为,在双碳减排的背景下,未来垃圾发电厂会更关注与AI等技术结合,进一步降低二次污染,提升设备运行稳定性和生活垃圾的吨发电量。
有关数据显示,从2011年到2020年,十年间,我国的生活垃圾发电厂数量增加了303%。目前国内有500多座垃圾发电厂,日处理生活垃圾58万吨。不过生活垃圾发电厂早已经不像人们传统印象里的臭气熏天,从外面看更像一座现代化的智能工厂。
阿里云方面的数据显示,全国近30个城市的100座垃圾焚烧炉已装上阿里云工业大脑,通过AI技术使生活垃圾焚烧的环保指标更稳定,单位发电量提升,全年可多发3.6亿度绿电,相当于一个中型水电站的发电量。
在江西省抚州市,已经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用生活垃圾焚烧代替传统的燃煤发电,抚州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每年发电1.6亿度,可以满足16万户家庭的用电。相当于每年节省5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5万吨。
抚州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是江西省首家实现AI智能化生活垃圾焚烧的发电厂。据负责人王宗林介绍,通过大数据、算法模型、视觉传感器,垃圾焚烧的自动投运率达到95%以上,稳定性提高20%以上,有效降低了烟气排放超标风险,提高蒸汽品质和单位垃圾的发电量。
“最主要的是带来了利润提升。”王宗林告诉记者,“设备稳定性提高20%。蒸汽量就能大概提高2%~3%,带动发电量提高5%。这样算下来,一天就能多发1.6万度电。再加上使用人工智能后能保证设备的稳定性、提高机器的使用寿命、降低人工成本,人工智能明显推动了降本增效。
“整个垃圾焚烧发电的过程,有没有阿里云,都是一样可以运转。”阿里云工业大脑AICS产品经理周建军解释。
区别在于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提升设备的稳定性、操控的精准性,发电量可以提高5%左右,每吨垃圾可以多发10~30度电,进一步替代烧煤发电。有了阿里云的自动调控和预测分析,环保指标更稳定,污染气体可进一步减少。
据介绍,主要分三步走:先透过视觉图像识别技术,用算法识别出火焰燃烧情况或垃圾厚度,帮助系统提供更准确的进料量;再基于AI人工智能预测,让AI提前预测炉内温度、氧量、烟气等变化,及时干预进料;最后通过自动控制技术,将经过综合运算后的指令,自动下发到设备上,形成“预测-运算-控制”的闭环,实现了焚烧炉的自动运行。
“现在全国有大约1300个垃圾焚烧炉,预计到今年底,全国约300座垃圾焚烧炉将应用工业大脑AI技术。”阿里云智能制造与能源电力技术总经理孔令西透露,下一步工业大脑还将与火力发电进一步结合,火电行业在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的形势下更为迫切。
此外阿里云工业大脑还将对垃圾发电各环节做进一步改进,实现垃圾发电厂的全厂智能化,提高垃圾发电的综合热效率。
浏览:次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