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碳交易市场的逐步成熟,在继电力行业之后,钢铁、水泥、化工等高耗能行业也将被纳入,实现碳排放交易的全领域覆盖。
高耗能产业被纳入碳交易市场,意味着碳指标的交易将日益频繁,碳交易规模也会越来越大,碳指标价格必将水涨船高,这对可再生能源发电非常有利。
风电、光伏和生物质发电已经形成非常成熟的产业链,并成为能源领域碳减排的主力。全面参与碳市场交易,将是可再生能源发电产业发展的趋势。
除了煤电行业之外,钢铁、水泥、化工、冶金等行业都是二氧化碳排放大户,都是靠煤炭等化石能源作为动力源,是能耗双控重点关注产业。
未来,高耗能企业要想维持生产或者扩大产能,必须要通过消纳绿电或者购买碳指标,来对冲企业消耗化石能源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
目前来看,尽管风电、光伏和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在日益扩大,但是实际上网电量依然有限,因此购买碳指标将成为高耗能企业的刚需。
当前,我国年碳交易均价在49元每吨。按照联合国环保组织的数据显示,碳排放的社会成本约每吨41美元,国际碳交易价格在47美元以上。
很显然,我国的碳排放交易价格太低,不能真正体现风电、光伏和生物质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电力对二氧化碳减排所做出的价值。
当然,随着碳指标成为刚需,我国的碳交易价格自然会上涨。根据最新交易显示,我国碳交易价格一度达到87元每吨,2022大概率会超过百元。
碳市场规模的扩张和成熟,最大的受益者将是风电、光伏和生物质发电,因为在氢能未广泛应用之前,它们是能源领域最大的碳减排、碳中和主力。
风电、光伏和生物质发电手中的碳减排指标,将会成为高耗能企业的香饽饽。一亿度绿电,可减排近8万吨二氧化碳,这笔收益是非常可观的。
碳指标交易将大大缩短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投资回收周期,提高风光电和生物质发电的经济性,因此,2022可再生能源发电投资将再次爆发。
未来,所有产业的耗能都将被“碳纯色”衡量,无论是你消耗化石能源,还是清洁能源,碳指标将成为企业耗能实现碳中和的砝码。
双碳目标的大环境下,构建低碳社会是趋势,碳交易将是一场全社会、全民参与的行动。即便是个人消费的电和热,也都将成为碳交易的一部分。
争夺碳指标交易权,将是未来资本关注的焦点。而风电、光伏和生物质发电,这些碳纯色非常高的产业,资本将会不加选择的进行投资。
浏览:次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