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大气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在“精准、科学、依法”六字方针指导下,创新建立分级管控等相关制度,实现了大气污染的精准治理。对企业实施分级管控,稳定了企业的生产预期,化解了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导致的不定期停产、限产风险,为地方经济平稳有序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根据企业绿色发展水平、污染治理投入、污染治理成效、环境信用等情况,将企业分为 A、 B、 C、 D四级,并制定分级管控标准,根据分级管控标准在重污染天气下实施差异化应急减排措施,对企业不再搞“一刀切”的停产、限产管理。绿色发展水平高、污染治理成效好、环境信用评价高的企业,可评为A类企业,在重污染天气管控期间可正常生产,自主减排。
建立分级管控标准,确保同一区域、同一行业内,同等水平的企业减排要求相对一致,不同水平的企业管控有差别,既让环保绩效水平先进的企业享受政策红利,也让持续提标改造的企业看到希望,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推动企业污染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促进环境大气质量不断改善。
但绩效分级管控还不是解决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的万能钥匙,虽然避免了“一刀切”现象,但随之而来的是需要更加科学的精准管控的要求。
由于我国大气环境质量总体上未摆脱“气象影响型”,气象条件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影响很大。当污染物排放量远远大于环境容量的时候,会出现重污染天气。正常气象条件下的区域大气环境容量是没有问题的,但进入秋冬季季节,经常出现不利的气象条件,大大降低了区域的大气环境容量,极易出现重污染天气。因此大气环境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其决定性因素还是排放的污染物多少决定的,污染物排放的少,大气环境质量好,排放的多,大气环境质量变差。
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停产限产管控效果可立竿见影。要统筹做好污染物排放精准管理,做到不同的气象条件下区域污染物排放量与大气环境容量相适应。这就需要对A类企业精准管控,在鼓励A类企业自主减排的条件下,指导企业科学减排。因为排在A类的企业基本上是大企业,由于体量大,尽管污染治理成效好,但总体排放的污染物数量还是巨大的,个别企业的污染物排放量占当地污染物排放总量的30%以上,这些企业污染物排放量对当地应急管控期间的大气环境质量影响巨大。特别是经济发展好的地区,可能存在A类企业数量多,因此更需要做好环境容量评估和企业排污量多少的计算,科学管控好A类企业的限产。
可以看出,重污染天气的分级管控,不是出台分级管控标准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还要做到精细化管理。
一是做好结构调整。如果区域的污染物排放量大于环境容量,就需要进行结构调整,将排污量大的因素消除。高污染行业的大企业,排污量大,在极端气象条件下不停产限产,那么需要停产或限产很多家工艺技术水平一般的排污企业,实际上是牺牲众多中小企业的利益来维持一个大企业的生产。有必要对此类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
二是结合排污许可证管理。排污许可规定了企业的排污总量,可指导企业科学安排生产,在气象条件好的情况下,多生产,多排污。在气象条件变差的情况下,少生产,少排污。在总排量不变的前提下,科学错峰生产,如在冬季安排企业停产检修设备,减少重污染天气情况下的排污量。
三是实施多种激励政策。发挥环境经济政策的正向激励作用,鼓励企业在应急管控期间停产限产,将A类企业在应急管控期间的停产限产损失从多项激励政策中弥补出来。如建立绿色发展基金,给A类企业低息无息贷款;生产要素价格根据绿色发展水平差异化收费;清洁生产审核的技术改造费用给予政府补贴;政府采购优先选用绿色发展水平高的企业产品等等。
浏览:次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