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如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近日发布的香港《行政长官2021年施政报告》(以下简称《施政报告》)中的经济篇章,开宗明义就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题,围绕改善上市机制、扩大跨境人民币资金双向流通渠道等五大方向着力推进,进一步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另外,《施政报告》中,加强香港和内地两地金融业合作交流、互联互通也是一大亮点,将支持港交所与广州期货交易所就碳排放交易相关金融产品开展合作,并评估将香港发展成为区域碳交易中心的可行性,提升香港作为区内绿色和可持续金融枢纽。
近日,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应商务部邀请,出席广交会暨珠江国际贸易论坛并前往深圳与深圳市政府相关领导会面,介绍其日前在《施政报告》中所提出的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
今年的《施政报告》中,林郑月娥同步公布《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成为“一国两制”框架下首份由特区政府编制,在空间观念及策略思维上跨越港深两地行政界线的策略和纲领。
据悉,香港将在未来20年间将北部都会区建设成为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都会区,面积达300平方公里,覆盖由西至东的深港口岸经济带及更纵深的腹地,就业机会从11.6万个提升至65万个。
在长期建设阶段,香港金融业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有效推进北部都会区建设进程呢?林郑月娥给出了答案:将充分利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优势,利用发债等金融工具支持大型基建的前期开支。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市政府在本月12日在香港发行50亿元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是内地政府首次在境外发债,其中有部分是绿色债券。
“大家对我们有信心,到香港集资发债,我们也要利用好这个工具。尤其是绿债,北部都会区作为新发展区,一定是采用最新的环保要求,并以减碳或零碳方式兴建,所以它们基本上符合绿债的要求”。林郑月娥表示,无论是机构投资者或零售投资者均欢迎香港政府发债,这给予我们很大的信心,发展这些项目既不会带来沉重的公共开支负担,亦可促成香港巩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在此次《施政报告》中,加强香港和内地两地金融业合作交流、互联互通也是一大亮点。《施政报告》提及,支持港交所与广州期货交易所就碳排放交易相关金融产品开展合作,并评估将香港发展成为区域碳交易中心的可行性,提升香港作为区内绿色和可持续金融枢纽。
据港交所介绍,目前全球可持续金融市场方面的投资约30万亿美元,但亚洲占比不到1%。绿色金融作为促进经济绿色低碳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既是“现在时”,也是“将来时”。去年12月,港交所成立可持续及绿色交易所“STAGE”。无独有偶,广州期货交易所亦在今年年初注册设立,以碳排放为首个品种。截至今年中旬,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碳配额现货交易量累计成交突破1.96亿吨,多项指标排名全省及各试验区前列。
此前,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联盟年会上表示,香港十分期待和大湾区的兄弟城市联手,共同为大湾区的绿色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将推动成立碳市场专责团队,评估发展区域碳交易中心的可行性,发挥香港作为联通内外的策略性角色。
孙煜表示,香港金融业的发展,离不开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度融合。未来两地应在创新金融、民生金融、丝路金融、绿色金融以及加强互联互通等方面合作,同时紧紧抓住前海和横琴两大合作区开放发展带来的新机会,共同把大湾区发展成为具全球影响力的国际金融枢纽。
《施政报告》还提及,“推动跨境金融科技,与内地积极研究建立一个一站式沙盒联网、利便粤港澳三地的金融机构及科技公司测试跨境金融科技应用项目”。渣打银行香港行政总裁禤惠仪表示,《施政报告》中建议与内地成立一站式沙盒联网,促进跨境金融科技研发,她对此深受鼓舞。“金融科技是未来业界发展大趋势,能让银行业界提供更优质和便利客户的服务,期盼相关措施能够早日落实”。
此外,林郑月娥还在《施政报告》中提及,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将与教育局、劳福局研究,为金融科技行业在资历架构下建立专业资历基准,让雇主及从业员有更清晰及认可的专业发展阶梯,并同时把更多金融相关课程纳入“持续进修基金”可获发还款项课程,吸引更多人才投身这行业。
“香港作为与内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国际金融中心,对跨境金融服务的人才需求将有增无减,而专业资格互认对促进跨境人才流动最为重要。”香港银行学会行政总裁梁嘉丽表示,香港银行学会将全力协助在银行专业资历架构下新增金融科技范畴,并提供相关的专业培训及课程内容,期望能够吸引更多人才加入银行业,同时加强业内专才的能力,以提升本地银行业的专业服务水平。
《施政报告》提及,支持港交所进一步改善上市机制和在征询市场意见后,在香港设立特殊目的收购公司的上市制度。
从历史来看,每一次市场机制的改善都为香港金融市场带来飞跃式发展。2018年香港“同股不同权”上市制度改革,香港市场迎来约60家新经济公司上市,IPO(首次公开招股)融资金额超过5500亿港元,占同期IPO总额的40%,为香港IPO市场注入了新一轮的发展动力。
不仅如此,香港新的“基金迁册机制”在9月末以立法方式建立,完成了香港发展私募基金策略“三部曲”中的最后一步,香港的投资基金制度趋于完善。据了解,从八月底至今,已有超过330只基金在新的有限合伙基金制度下注册成立。
“展望将来,我们要持续检视上市制度是否能满足本地及全球发行人和投资者的需求,因此港交所已就设立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的上市制度展开咨询,咨询将于本月底结束,亦将分阶段就持续优化上巿规则建议咨询市场意见。”许正宇表示。
同时,《施政报告》还提及“通过考虑税务宽减进一步吸引家族办公室落户香港,提升国际资产及财富管理中心地位”。香港证监会发布的《2020年资产及财富管理活动调查》显示,截至2020年底,香港资产及财富管理业务的管理资产同比上升21%至349310亿港元。其中,超半数在港管理资产投向股市,而内地和香港市场则是基金经理尤为青睐的两个主要市场。
“受惠于2020年的强劲净资金流入,香港的资产管理、基金顾问、私人银行及私人财富管理业务录得大幅增长。巩固香港作为领先资产及财富管理中心的竞争力,依然是证监会的首要重点工作之一。”证监会投资产品部执行董事蔡凤仪女士表示。
浏览:次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