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长沙市举行“打造科技创新高地”新闻发布会,发布并解读了三份重磅举措。值得一提的是,新获批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按照实际情况给予最高1亿元的经费。
三份重磅文件如“三大引擎”。具体包括,《长沙市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长沙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和《长沙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2021-2025年)》。
“行动方案、行动计划、发展规划”紧扣长沙科技创新发展。比如长沙全面推进全市22条工业新兴及优势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高位推动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实验区等,以打造具有长沙特色的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高地。
记者了解到,此次发布的《长沙市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明确目标,未来三年内,使长沙在国家科技版图战略地位显著提高,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大幅上升。
重点任务有,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两山两区”等重大创新载体成为核心引擎,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重大效果。
技术上,实施“揭榜挂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科技重大专项共60项,攻克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机构上,市级新型研发机构达15个,引进3家以上具有国内或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创新平台,力争实现国家大科学装置、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零的突破;科研投入上,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0.5%;高新技术企业达5500家,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速达9.5%,财政科技支出等指标显著增长。成果转化体系高效运转,技术合同成交额达500亿元。科技创新人才不断集聚,持有有效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人数实现翻一番。
科技成果转换将重点支撑乡村振兴、民生改善等领域。一批先进科技成果在医疗卫生、安全生产、生态环保、城乡管理、农业现代化等领域广泛应用。体系开放协同、要素顺畅流通的创新生态更加完善,各类主体创新活力有效释放。加快推进创新型县(市、区)培育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此次公布的《长沙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一个重要建设目标,升级达到5大类、100种以上的智能装备,形成100个以上运用智能装备进行智慧化作业的典型案例;建成10个具有示范意义的智慧工厂,30个以上具有示范意义的智能化车间,完成30个以上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的智能制造项目。
“十四五”是长沙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的关键期。《长沙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2%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6000家,全市科学技术支出占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重达到4.5%,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高于全国平均值20%。
长沙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邱继兴说,“十四五”开局,长沙将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重要机遇期,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浏览:次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