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圆满收官,我国的大气环境质量总体上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但是,大气治理仍存短板,PM2.5浓度仍在高位、臭氧污染逐渐显现、结构调整难度较大、减排空间日益缩减。进入“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任务依然艰巨,防治工作更当慎终如始。
大气污染防治伴随“两高”司法解释不断落实、新《环保法》自2015年1月 1日起正式实施、环境税立法及征收等政策层面突破,大气污染治理有望在政策高压下步入崭新阶段。2015年出台的新环境保护法以及2016年出台的新环评法和大气污染法,处罚力度方面大幅提升,解决了环境违法成本低的问题;同时进行监管模式转型,强调联防联控与综合治理。
2020年11月3日,生态环境部又印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和《长三角地区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设置分阶段治理目标,为推进清洁取暖,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确定目标为2020年采暖季前,在保障能源供应前提下,基本完成具体平原地区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基本建成无散煤区,中小锅炉淘汰是关键,测算燃煤替代市场空间2400亿元。
随着电力行业超低排放的基本完成大气污染物减排的主要压力已转向钢铁、水泥等非电行业。2018年国家和地方政府针对非电燃煤行业大气污染治理出台更严的政策和标准,非电燃煤行业环保设施新建及提标改造拉开序幕。其中钢铁行业迎来规模最大、执行力度最强的环保限控。生态环境部计划对钢铁、煤炭等15个重点行业开展绩效分级评价和差异化管理,将行业企业分为A、B、C级,根据不同天气条件,根据等级采取不同停限产措施。
在非电行业中,近期治理力度最大的是钢铁工业。生态环境部等五部委发布的《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提出,到2020 年年底前重点区域钢铁企业力争60% 左右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2025 年年底前重点区域钢铁企业改造基本完成,全国力争80% 以上产能完成改造。此外,工业锅炉、水泥工业、工业炉窑等也陆续推行超低排放或其他深度减排政策。以涉及多个重点行业的工业炉窑为例,《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方案》以及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标准明显提高了对SO2、NOx、烟尘(颗粒物)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控制要求。因此,非电行业的烟气治理需求将是巨大的,特别是在NOx 和VOCs 协同或专项治理方面。
纵观大气污染治理这几年的发展,行业呈现出几个特点:
1、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转变。之前大气治理更多注重的是末端治理,随着市场的发展,大气污染治理从末端治理向过程控制和源头治理转变。由末端治理到源头整治,可以将大大减少末端治理的运营压力与经济负担。
以钢铁行业为例,各地政府纷纷发文鼓励钢铁企业进行高炉煤气精脱硫,近两年有不少相关项目上马。此外,在涂料行业国家及地方发文鼓励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涂料的使用,从源头减少VOCs的排放。
国内部分高炉煤气精脱硫项目汇总
2、从过去的单因子控制向协同控制转变。无论是脱硫脱硝还是除尘过去的大气治理更多是对单个污染物进行治理,随着时代的发展,单个污染物治理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要。多污染物协同治理成为趋势。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要求,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加强PM2.5和O₃协同控制是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的必由之路。”刘炳江在阐述“十四五”时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总体思路时表示,要在继续加强PM2.5污染防治的基础上,加快补齐O₃污染治理短板。
除了大气污染物的协同控制,未来大气、水、固废的协同控制或是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3、从常规污染物控制向特殊污染物控制转变。随着深度减排的推进,在SO2、NOx、烟尘等常规污染物治理基础上,二噁英、CO、Hg、NH4、SO3等非常规污染物的治理日益受到重视。
河南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41 1954-2020)
河南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41 1953-2020)
今年全国两会上,我国承诺将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表示,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部将突出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把降碳作为源头治理的“牛鼻子”,指导各地统筹大气污染防治与温室气体减排。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首席政策官骆建华认为,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首席政策官骆建华认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本身就是一个环境目标,对环保产品将会产生巨大的刺激作用,也可能引起整个产业的变革。双碳目标下,我国大气治理行业如何减污降碳,环保产业会发生怎样变化,我们将拭目以待!
今年6月2日,在即将举办的上海世环会上,“2021碳中和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峰会”重磅开启,“高峰论坛、低碳工程、绿色展会”三位一体,恰好诠释了“碳达峰、碳中和”带来的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为环保行业助力实现“双碳”远景目标如何贡献智慧和力量指引方向。
浏览:次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