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在苏州阳澄湖镇的空气监测站点旁,一个白色的小罐子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测降尘量,就靠这个降尘缸。”苏州生态环境局大气处副处长朱健告诉记者,降尘缸以一个月为周期收集空气中靠重力自然沉降在降尘缸中的颗粒物,然后计量称重,算出一个地区的降尘量。
2020年,苏州GDP迈上2万亿元新台阶的同时,在全省率先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在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降尘量”方面,苏州更是“一骑绝尘”:从2017年的3.8吨/平方公里月下降到2020年的1.8吨/平方公里月,连续多年保持全省最低。今年1月,全省降尘量平均为3.7吨/平方公里月,而苏州创下0.9吨/平方公里月的“新低”,降尘量不到全省均值的四分之一。
既没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又面临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内源排放影响,从先天条件来说,苏州在大气治理上并不占优势。在这样的背景下,苏州为何能在降尘方面“全省第一”?近日,记者走访了苏州的工地、餐饮集中区、企业等地,探访背后的苏州“秘笈”。
一条条宽阔的马路,一侧是正常运转的商业综合体、企业大楼,另一侧则是一个个施工工地。奇怪的是,路上没有尘土飞扬,空气十分清新……记者驱车穿行在苏州高铁新城采访,难以想象,这片以苏州高铁北站为核心的28.9平方公里的范围,正处于大规模建设期。
在高铁新城苏州阳澄湖景区配套酒店项目工地,记者遇到了项目建设方江苏省建的扬尘专员许祥春。“我每天都绕着工地至少走一圈,看到有裸土扬尘等问题随时督促改善,每天步数两万步起。”
许祥春告诉记者,为了控制好扬尘,项目围挡有6米高,每隔2米,就有一个喷淋设施在喷水。不仅如此,他还用上了无人机。“监管扬尘,仅靠两条腿还不够,为确保管理无死角,我每天都要用无人机飞两趟。一旦发现问题,立刻整改。在工地每季度先进部门的绩效考核中,扬尘管理占比25%,做不好的话直接一票否决。”
“2月,高铁新城的PM2.5平均浓度为29.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1%。”高铁新城政法和社会管理办公室生态保护科科长陆一平感慨,成绩实属不易。“相城区实施高标准管控,建议主干道围挡不低于4米,同时高强度执法,确保渣土车‘抛洒滴漏’。为了压实企业责任,每月通报工地扬尘红灰榜,考核结果纳入到企业信用分。”
降尘污染不仅来源于城市扬尘,也与生活源排放密切相关。其中,餐饮油烟影响较大。
在姑苏区万达广场的“有家酸菜鱼”餐饮店的后厨,记者看到,高效一体化的油烟净化设施正在运行,厨房干净明亮。一位厨师笑着说:“之前油烟机效果不好,现在整改后,不仅厨房里清爽了,噪音也小了,百姓投诉没了。”
2019年以来,姑苏区四部门联手集中开展餐饮服务综合整治,重点瞄准“上宅下店”。姑苏区市场监管局苏锦分局局长赵文进介绍,整治以来,姑苏区业态调整或换址重新开办餐饮经营户2426家,责令限期整改4929家;3400余户餐饮商户安装或更换了高效一体化的油烟净化设施。
“姑苏区是老城区,整治前餐饮油烟投诉非常多,特别是‘上宅下店’的这种。”姑苏区生态环境局综合业务科科长陈夏云坦言,当时压力很大,但仅靠环保一个部门的力量不够。后来四部门联手整治,才有了如今的局面,整治前后相比,餐饮行业投诉举报同比下降62%,PM2.5浓度同比下降19.9%。
除了城市扬尘和生活源排放外,降尘污染与工业扬尘和排放同样密切相关。
华润电力(常熟)有限公司为装机容量1950MW的燃煤火电厂,走进华润电力(常熟)有限公司,一个巨大的封闭煤场出现在记者眼前。“以前我们是露天煤场,虽然也配备了挡风抑尘网和喷淋装置,但一起风,扬尘在所难免。为抑制扬尘,公司投资8186万元建设封闭煤棚,于去年底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企业实现煤场堆煤100%抑尘,减少煤粉尘排放93吨,大大降低无组织煤尘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国际经验表明,根本解决污染问题,70%靠产业结构调整,30%通过末端治理。要想降低降尘量,不仅要降低工业扬尘,更要从源头上减少工业排放。
走进苏州东吴热电有限公司厂区,一根高耸入云的大烟囱巍然矗立。大烟囱吐出的“白雾”,是水蒸气。虽然热电厂使用的是燃煤机组,但排放已达到天然气机组的标准。这一切,都归功于该公司的锅炉烟气超低排放项目。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改造后,大气污染物排放数据进一步优化,氮氧化物、烟尘及二氧化硫的排放量,较改造前每年可减少排放约56.5吨、8吨、16.5吨。
“近年来,苏州持续推动工业污染深度减排。”苏州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蒋勐介绍,围绕颗粒物与VOCs协同减排,累计排定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工程项目超2万项,数量全省第一,烟粉尘减排量超2.6万吨。全市共排定实施VOCs治理项目超5000家,累计整治淘汰燃煤锅炉4400余台,其中淘汰10-35蒸吨/小时燃煤锅炉超400台,大幅降低了燃煤污染贡献,秋冬季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大气污染防治工程项目不断推进的同时,苏州市在压实地方责任上再出“硬招”。
“我们是一竿子插到底,在全市94个乡镇(街道)布设1套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同时设置1个降尘罐用于监测降尘指标,每两周媒体通报94个乡镇(街道)细颗粒物空气质量排名,压实地方责任。”朱健告诉记者,不仅如此,苏州还创新出台乡镇(街道)空气质量排名补偿指导意见,空气质量排名靠后乡镇(街道)每月需缴纳惩罚性资金,累计发放补偿金600多万,属地治气责任明显压实。
要打赢“降尘量”这场战役,首要任务是瞄准目标,有的放矢。
在我省大气监测中,VOCs走航、颗粒物走航等已不稀奇,但是积尘走航却并不常见。姑苏区对全区主次干道每月开展2次积尘走航监测,并根据走航结果,针对性加大积尘突高区域冲洗保洁力度和建筑工地跑冒滴漏执法力度。
苏州市姑苏生态环境局局长丁逸新介绍,区域整体的平均尘负荷,已从第1次走航监测的0.67克/平方米下降到最近的0.29克/平方米,特别是重点超标路段改善明显,平均尘负荷最大下降63.2%。目前,苏州已在全市10个版块实现了积尘走航全覆盖,并定期通报。
2020年,苏州市与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正式开展为期三年的大气环境质量优化提升战略合作,建立政府、环境规划院为主导,地区部门为成员,中国环科院、北大、清华、上海环科院等科研院所为技术支撑的工作专班,进一步强化对本地污染源的分析研究,通过为期一年的高时空分辨率颗粒物、VOCs源解析和污染清单调查,基本摸清了包括扬尘在内的本地污染状况,明确了治理方向。
据初步统计,苏州全市共有在建工地1万个以上,面广量大,如何精准管控工地扬尘污染情况?
苏州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与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的合作,苏州在全省首次采用高分辨率卫星,对市区7个重点区域周边5公里范围内疑似扬尘污染源开展精确扫描识别,扫描共发现工地、裸土、停车场疑似扬尘污染区域304个。针对这304个区域,苏州对发现的疑似污染源逐一开展排查,304个问题点源均按要求完成整治,城市整体扬尘控制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如果一个单位国三和国四的柴油运输车太多,那么将取消其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停限产豁免资格。”苏州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苏州与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合作,在全省首创了一套柴油车门禁监控平台,针对电力、钢铁以及大型运输单位等用车大户,要求进出车辆中必须有较大比例是国五柴油车,这套系统不仅能覆盖苏州拍照的车辆,也可以监管外地车辆,该系统3月底前将在首批重点企业试运营。
浏览:次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