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9月22日提出2060年前努力实现碳中和目标之前,中国曾提出过2次减碳目标。
第一次,2009年提出,到2020年,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
第二次,在2015年的基础上中国进一步提出,到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
关于第一阶段目标,生态环境部表示,通过采取一系列强有力行动并且付出艰苦努力,中国实现了碳强度持续大幅度的下降和能源结构的持续优化。截至2019年底,中国碳强度较2005年已经下降了48.1%,非化石能源占比达15.3%,均已提前完成承诺的2020年目标,并且为实现2030年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2020年我国明确了“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减排目标时间规划后,除各政府部门纷纷出台相应政策、规划、工作重点外,国内大型龙头企业也加速对外公布其减排与绿色转型的目标以及行动方案。其中,以国有能源企业的响应最为积极,分布遍及电力、石化、煤炭等领域。中国华能集团、中国大唐集团,国家电投等企业给出了“碳达峰”的具体时间和数据。
到2025年,进入世界一流能源企业行列,发电装机达到3亿千瓦左右,新增新能源装机8000万千瓦以上,确保清洁能源装机占比50%以上,碳排放强度较“十三五”下降20%,到2035年,进入世界一流能源企业前列,发电装机突破5亿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75%以上。
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装机超过50%,提前5年实现“碳达峰”;从传统电力企业向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转型,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国有企业制度。
截至2020年末,国家电投电力总装机达1.76亿千瓦,其中清洁能源占比56.09%。2020年全年,其新增清洁能源装机2259万千瓦,总量达到9888万千瓦,风电、光伏新能源装机达到6049万千瓦,跃居世界首位。此前,国家电投董事长钱智民也在公开发表的讲话中承诺,2023年国家电投将实现在国内的“碳达峰”。
针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的承诺,上海、江苏、广东、青海、海南等地分别在省级两会上提出,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碳排放达峰。其中,上海还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
上海市在两会上提出,将确保在2025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比全国目标提前5年。上海市市长龚正表示,目前,上海正在制定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将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深化能源清洁高效利用,进一步提高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积极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到2025年,上海煤炭消费总量将控制在4300万吨左右,煤炭消费总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下降到30%左右,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左右,本地可再生能源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提高到8%左右。
同时,今年省级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编制碳达峰行动方案、实施碳达峰行动的字眼,频频出现。北京市明确碳中和时间表、路线图;天津加快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推动钢铁等重点行业率先达峰和煤炭消费尽早达峰;浙江、安徽、吉林、福建、陕西、辽宁等省份也纷纷启动实施碳达峰行动,制定实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在2020年12月举办的气候雄心峰会上,习近平主席进一步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行业专家表示,相比于核能、水能等清洁能源过长的筹备、建设期,风光能源将成为最可获得、最便利的绿色能源。随着成本的大幅度降低,光伏、风电必然将被大规模复制,成为无任何排放、无其他生态危害的自然能源,加上建设周期短,布局方便,容易分布式上网等优点,我国西北地区将集中建设大规模风光储基地,中东部地区将以分布式、分散式风光发电为主,东部沿海地区以海上风电和屋顶、幕墙光伏发电为主。2050年后,我国70%的电力将来自风光发电,成为碳中和的主力军。
在推动全球能源转型、降低碳排放的过程中,运行碳排放交易市场以及实施碳定价成为其中一项重要机制。
在中国,建设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也是落实国际减排承诺的重要政策工具。《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已于2月1日起施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机制已正式投入运行。
行业专家认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推出有助于加速碳达峰的实现和碳中和的转型,将成为助力中国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承诺的有力抓手。
浏览:次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