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即将启动,但碳市场在短期内的减排效果估计不太明显,因为配额分配标准稍显宽松,以确保重点排放单位也能实现平稳过渡。但全国碳市场的启动是中国建立碳市场机制之路上的一大里程碑,辅之以其他监管措施,中国中长期减排效果可期。本报告旨在介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基本运作机制,并分析其潜在影响。
中国生态环境部于2020年1月1日启动了各界期待已久的全国发电行业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纳入2019-2020 年电力行业排放量。中国电力行业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接近50%,占全球碳总排放量的14%。至于其他行业是否纳入中国碳市场,目前尚未有明确消息。
目前的碳市场的规则较为宽松,不太可能有立竿见影的减排效果,从以下因素就可见一斑:当前的配额管理方案未设定总排放量上限、对电厂分配的配额数量较多,且电厂配额缺口量上限为经核查排放量的 20%。不过,就历史经验而言,各国排放交易计划刚启动时一般都比较宽松,配额价格也偏低。至于中国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形成完善的国家碳市场,目前还有待观察。
就目前的市场设计而言,国家碳市场对加速减排的作用十分有限 ,但成形的碳市场运行机制是在政府未来强有力的气候政策工具,也能促进市场参与者将减排目标纳入各自的中长期战略规划。
电厂可购买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以抵消不超过5%的排放量。CCER将是风电和光伏电站的一种收入来源。不过,目前还没有更新版的CCER监管方面指导意见,特别是CCER与可再生能源绿证市场之间的兼容机制。
如果碳市场降低排放限额基准,高碳强度电厂的运营成本将会增加。300MW以下的亚临界机组将首先被挤出市场。自2015年以来,在政策硬性要求下,中国亚临界机组退役规模近60GW,而国家碳市场的成立提供了新的政策工具,应有利于加速此类电厂有序退出。
与欧洲不同,国家碳市场成立后,中国短期内不太可能出现大规模煤改气的趋势。煤改气的前提是碳价至少能需要消除燃料成本的差异。从2020年的燃料价格水平看来,碳价需要达到356元(55美元)/吨二氧化碳,远高于2020年中国8个试点碳市场的平均碳价(5.4美元),甚至比2020年欧盟碳市场的平均碳价(28美元)更高。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12月12日,习主席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再次进行碳中和宣示,并进一步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2020年12月18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指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2021年要抓好的8大重点任务之一,这是碳达峰和碳中和首次出现在中央经济会议的重点任务中,而加快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也被列为实现该重点任务的主要途径之一。
2021年1月5日,生态环境部公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自2021年2月1日起施行。《办法》中明确,本次试行办法自2021年2月1日起施行。这就意味着,下周全国碳排放市场将全面启动。届时,以发电企业为主的企业碳排放指标也将制定并下发,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使用大户,将迎来新的碳排挑战。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于2011年启动建设,启动了7 个国内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这7家碳交易所分别是: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湖北碳排放权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和重庆碳排放权交易所。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我国已圆满完成对外承诺的到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降低45%的目标。
据生态环境部吹风会介绍,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启动,这标志着我国的碳市场建设正从试点先行,过渡到建立全国统一市场。2011年,我国首次设立了碳配额交易试点区域,在此基础上,国家发改委分别于2014年12月印发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以及2017年12月发布了首个以发电行业为切入点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实施方案。截至2020年8月,我国碳排放交易试点省市碳市场共覆盖钢铁、电力、水泥等20多个行业,接近3000家企业,累计成交量超过4亿吨,累计成交额超过90亿元。
根据规划到2020年以后,全国碳市场一方面要发展多元化的交易模式,除了场内交易以外,还要发展场外交易,除了现货交易,还要发展期货交易,形成运行稳定、健康发展的交易市场。
1月22日,证监会召开例行发布会,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表示,证监会正式批准设立广州期货交易所。早前官方公布的各项文件中,对广期所的定位是一家创新型期货交易所,将以碳排放权为首个交易品种。但是,生态环境部对设立广州期货交易所不持异议,但对于碳排放期货则表示,由于目前碳排放现货市场尚未启动运行,现阶段推出碳排放期货条件不成熟,建议广州期货交易所设立方案中删除碳排放期货相关表述。
全国碳市场对于经济有什么影响?根据国家发改委的初步分析,如果按照八大行业来测算的话,那么未来的排放量将会达到每年30亿到40亿吨的规模。如果是仅仅以现货交易,不推行期货交易,它的交易金额是每年12亿到80亿元。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蒋兆理表示,“期货交易的交易量大,频率高,如果加上期货,那么交易金额就会大幅度提升,有可能每年的交易金额达到600亿到5000亿元,有人说这样一个交易规模可能就是整个煤炭市场的交易规模。到了2020年以后,如果上了期货这种品种,碳配额的交易规模可能会跟煤炭的交易规模相当,甚至超过这个规模。
据央行最新一期《政策研究》论文显示,随着70多个国家和地区承诺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全球碳市场积极扩张,目前正在运行的碳排放交易体系有21个,覆盖的碳排放约占全球排放总量的10%。截至2019年末,碳市场累计筹资逾780亿美元,资金用途主要用于支持能效提升、低碳交通、弱势群体等。发达国家碳市场在运行过程中,金融机构参与日益广泛,交易所作用不断增大,交易的金融工具品种日益丰富。目前,全球碳金融市场每年交易规模超过600亿美元。其中,起步最早、市场交易最活跃的品种是碳期货,年交易额占1/3。
浏览:次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