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0年11月,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涉及的水利突出问题,目前已完成整改30个,预计年内还将继续完成整改9个,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11月中旬,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即赴长江下游地区,在江苏南京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再次强调,要严守生态红线,持续开展生态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工程,保持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
近年来,长江水利委员会深入推进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流域内各类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流域生态环境修复全面转向了标本兼治、更加注重治本的新阶段。
点开“长江水利委员会水资源动态管控平台”,一张长江流域水系图跃然眼前,上百个密密麻麻分布于大小河流之上的绿色圆点,分别标记着流域各重要断面的实时最小下泄流量,一旦圆点由绿变红,则预警此断面最小下泄流量数据存在异常……这是记者日前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资源管理局调配处看到的场景。只需通过电脑屏幕上的“一张图”,长江流域水资源健康状况便可一目了然。
水资源动态管控平台借助信息化手段,对长江流域干支流水资源配置和调度管理的重要控制断面形成了动态监测、评估、告警、处置的全闭合管控。以水资源动态管控平台为抓手,加以高效健全的协调处置机制,这正是长江水利委员会“智慧”管水的创新实践。
以问题为导向,长江水利委员会贯彻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的要求,明晰水资源承载能力上限,实施水资源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科学谋划河流水量分配与调度,探索跨流域引调水工程规范管理和科学调度;加快提升河流水资源监测能力,加强水资源动态管控,控制断面最小下泄流量预警及处置不断加强,全方位补齐监管“短板”。
以信息化手段提升“强监管”水平,长江水利委员会在强化生态流量监管上也独树一帜。长江水利委员会着力开展流域河湖生态流量管理,确定流域内实施生态流量全覆盖监管的重点跨省河湖名录和主要控制断面,制定河湖生态流量保障实施方案,理顺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和流域机构的生态流量监管责任,有力促进生态流量保障目标落地实施。2020年初,长江流域生态流量监控管理平台上线试运行,可实时监控长江流域第一批42个控制断面生态流量目标实时监测预警和动态监管,每月编制长江流域生态流量监测信息通报。今后将持续推进完善生态流量监控平台,维护河湖生态系统健康。
近两年来,长江水利委员会积极推进长江中下游原通江湖泊水系生物自然通道恢复试点,并谋划推进长江中下游通江湖泊生物通道恢复试点示范工程建设,科学合理恢复河湖水系生态系统。位于武汉市新洲区的涨渡湖湿地,万余棵池杉整齐地长在1米深的水中,独特的“水上森林”奇观被誉为“网红湿地”。不久的将来,这片“网红湿地”还将摇身进化为长江种质资源场。长江水利委员会将以武汉市涨渡湖为试点区域,探索制定“季节性灌江纳苗”“生态水网+过鱼设施”等多种措施综合,逐步恢复生物通道、水生生境,改善水环境,科学恢复河湖水系生态系统。
一组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的数据令人振奋——“十三五”期间,长江流域累计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88万平方公里;与2011年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成果相比,2019年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减少4.31万平方公里,减幅达11.2%。
几年来,长江水利委员会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指导流域各省区加快水土流失防治,初步形成了水土保持与经济发展同步推进、生态保护与民生福祉同步改善的良好局面。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逐年下降,生态环境整体向好发展,部分区域已步入良性循环。
当前,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发生转折性变化,但仍面临许多新的挑战,长江大保护依然“在路上”。下一阶段,长江水利委员会将全面掌握水生态环境本底情况,提出适宜的水生生物生境保护修复、水生生物物种和多样性保护对策,强化水生态空间管控,强化系统治理,共同构建长江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浏览:次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