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67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为2051.21立方米/人。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我国处于轻度缺水的状态。自“水十条”发布以后,我国水环境治理行业进入了政策密集发布期,政策口径也从点污染源治理向面源治理转变。在政策引导下,各地政府加强水环境治理,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从流域总体水质情况来看,2019年,水质优良(Ⅰ~Ⅲ类)的流域水质断面占比79.1%,比2018年上升4.8个百分点,污染流域集中在东北及华北地区。从湖泊(水库)水质来看,近年来我国湖泊污染状况有所改善,但总体水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是一些湖库富营养化问题严重。而我国目前地下水水质整体较差,2019年国家级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中,Ⅰ~Ⅲ类水质监测点占比仅为14.4%。
我国人均水资源缺乏,政策助力水资源环境治理
2010-2019年,我国水资源总量整体呈现波动变化的趋势,2011年,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3256.7亿立方米,为近年最低值,2016年,我国水资源总量为32466.4亿立方米,为近年最高值;与此同时,人均水资源量也处于不稳定状态,2019年为2051.21立方米/人。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我国处于轻度缺水的状态(人均水资源量低于3000立方米)。
为实现水环境的标本兼治,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建设投资技术指南》《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十三五”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改决定)等多部政策法规。
流域水质总体有所改善,主要污染流域集中在东北及华北地区
从流域总体水质情况来看,2019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七大流域和浙闽片河流、西北诸河、西南诸河监测的1610个水质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占79.1%,比2018年上升4.8个百分点;劣Ⅴ类占3.0%,比2018年下降3.9个百分点。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
从各流域水质来看,西北诸河、浙闽片河流、西南诸河和长江流域水质为优,珠江流域水质良好,黄河流域、松花江流域、淮河流域、辽河流域和海河流域为轻度污染。
湖泊及水库水质有所改善,地下水水质整体较差
从湖泊(水库)水质来看,经过多年的努力,近年来我国湖泊污染状况有所改善,但总体水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是一些湖库富营养化问题严重。2019年,开展水质监测的110个重要湖泊(水库)中,Ⅰ~Ⅲ类湖泊(水库)占69.1%,比2018年上升2.4个百分点;劣Ⅴ类占7.3%,比2018年下降0.8个百分点。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
2019年,开展营养状态监测的107个重要湖泊(水库)中,贫营养状态湖泊(水库)占9.3%,中营养状态占62.6%,轻度富营养状态占22.4%,中度富营养状态5.6%。
从我国地下水水质情况来看,目前地下水水质整体较差,水环境治理迫在眉睫。2019年,全国10168个国家级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中,Ⅰ~Ⅲ类水质监测点占14.4%,Ⅳ类占66.9%,Ⅴ类占18.8%。全国2830处浅层地下水水质监测井中,Ⅰ~Ⅲ类水质监测井占23.7%,Ⅳ类占30.0%,Ⅴ类占46.2%。超标指标为锰、总硬度、碘化物、溶解性总固体、铁、氟化物、氨氮、钠、硫酸盐和氯化物。
注:外圈为浅层地下水水质监测井占比,内圈为国家级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占比。
(转自:前瞻产业研究院)
浏览:次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