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5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疫情防控中大量的废弃口罩如何收集、运输和处置?疫情后垃圾分类将怎样发展?针对公众关心的这些问题,固废家园独家专访了住建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城市环境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赵海涛。赵海涛表示,当前疫情下的口罩收处,厦门的做法具有较好的复制特质,垃圾分类可以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置,是防止各类病毒、细菌传播的保障。
固废家园:赵老师,在防控疫情过程,大量使用一次性医用口罩和N95口罩,每天有大量的口罩被废弃。您觉得疫情下如何科学的对废弃口罩收集、运输、处置?
赵海涛:一般情况下,生活源的口罩属于其他垃圾范畴。鉴于目前疫情,为有效控制病毒、病菌传播,应该做到口罩单独收集、单独运输、焚烧处理,严格控制废弃口罩混装混运,使污染口罩做到全程密闭、无害化处置。
固废家园:厦门市垃圾分类工作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我们注意到厦门各个小区设置了废弃口罩投放专用垃圾桶,垃圾桶上了锁,只有一个相对较小的投放口。厦门在疫情防控期间针对废弃口罩收集、运输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赵海涛:厦门市垃圾分类工作连续6个季度是国内第一名,这个成绩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我们走向垃圾分类工作更科学、更规范的新起点。
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厦门市对垃圾分类工作依然没有放松。同时,针对防疫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口罩在投、收、运、处四个环节做了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首先是宣传居民,用过的口罩要单独投放,用小塑料袋包裹严密投放;二是短时间内全市小区改造了口罩专用收集桶,这种垃圾桶上锁,投放口较小,丢弃后的口罩不宜简单取出来,有效防止翻检污染,控制了污染口罩的病毒传播;三是口罩采用专车运输,日产日清,不与其他垃圾交叉污染;四是在焚烧厂开设口罩接收专区,不混入垃圾池待烧垃圾中,到场即入炉,无害化处置。
固废家园:2020年起,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但是仍有很多的城市垃圾分类工作刚刚起步,面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各地应该如何提升废弃防护口罩的收集、运输管理理念?
赵海涛:2020年,全国垃圾分类工作范围将要逐步覆盖到地级以上城市,这个工作量是非常大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都是难以估量的。对于当前疫情下的口罩收处,我认为厦门的做法具有较好的复制特质,简便易行、布置快捷、无害处置。这次疫情也给我们一个很好地启发,除去疫情以外,我国不同地区因为地域的原因,会有一些特殊气候,比如台风、暴雪、沙尘等,这就要求我们在推动垃圾分类工作中,对一些工作重要节点要有应急预案,要有应急响应的设施、设备要有一定的冗余、备份,不可把重要节点的设施一律停、拆、转。
固废家园:您认为疫情后垃圾分类将怎样发展?
赵海涛:这次疫情之初,有些地方也有为了防疫,暂停垃圾分类工作的想法。但是我们应该去深刻的认识垃圾分类与疫情防控是一种什么关系。厦门实践告诉我们,市民较扎实的垃圾分类习惯,对于疫情下增加口罩单独投放的理解和支持,是我们可以做到有效控制口罩污染的基础。垃圾分类可以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置,分类的垃圾无害化处置就是对环境卫生优良的最大贡献,优良的环境卫生更是防止各类病毒、细菌传播的保障。
这次疫情,考验了人们对环境和自身健康关系的知识储备,给人们上了一堂健康与环境实验课。我相信,在以后的垃圾分类推动工作中,认识垃圾分类和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意义,提高全民垃圾分类参与率,应该有一个突破。这就是人们通过垃圾分类达到改变环境卫生,改变的环境卫生,提升了人们的健康水平。垃圾分类的健康、环境、社会效益说得通、看得到,人们参与垃圾分类工作有了获得感、成就感,垃圾分类逐步演化成人们的生活习惯,人们会对越来越细致的分类理解并参与,这就是实质性的、潜移默化的提升了人们的文明意识,进而推进社会文明的整体进步。
专家介绍:赵海涛,高级经济师,住建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城市环境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30年,实践和理论丰富,全面参与组织实施了厦门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和垃圾分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