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在加快发展脚步,可整体处于初级阶段。我国拥有2800多个县级行政区,地理环境、人口密度、经济水平各不相同,垃圾处理情况也复杂多样。
住建部专家曾深入内蒙、云南、甘肃、四川等地调研,形成了非常详实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一些地方过往的垃圾处理设施极为简陋,不仅污染环境,还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质量。但近年来部分小型垃圾焚烧项目已初现成效,一些村镇小型垃圾处理点逐渐蜕变,具备了现代化焚烧厂的基本形态,这为村镇垃圾处理带来了新契机,村镇小型垃圾焚烧厂正悄然崛起,或将成为下一个改变村镇垃圾处理格局的“高点”。
2022年11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县级地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补齐县级地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短板弱项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等规定。
相关规定如下:️到2025年: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具备条件的县级地区基本实现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全覆盖。
▪️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活垃圾分类重点城市、“无废城市”建设地区以及其他地区具备条件的县级地区,应建尽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
到2030年,除少数不具备条件的特殊区域外,全国县级地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基本满足处理需求的目标。
这一政策转变标志着小型焚烧设施从“十三五”时期的不鼓励建设,到“十四五”时期的重点支持,显示出政策层面对其重要性的认可。此外,2024年10月发布的相关政策还强调,小型焚烧设施的建设应结合县级地区实际情况,坚持技术引领、建管并重,优化设施布局,避免盲目建设。这些政策为小型焚烧设施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保障。
我国拥有2800多个县级行政区,其中约60%的县城日垃圾清运量低于300吨。传统的大型焚烧厂由于建设成本高、占地面积大等原因,难以覆盖这些地区。而小型焚烧设施(2-10吨/日处理能力)凭借其灵活性和低成本,成为填补这一空白的最优解。据预测,2025年小型焚烧设备市场规模将突破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15%。这一增长趋势显示出县域经济对小型焚烧设施的强烈需求,同时也为相关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目前,小型焚烧试点工作正在积极开展。以云南省为例,多个村镇小型焚烧项目已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来源:《关于加强县级地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云龙县镇村生活垃圾小型化分散式焚烧处理项目于 2024 年 11 月开工,作为住建部批复的全国三个试点项目之一,也是云南省唯一的国家级偏远镇村生活垃圾小型化分散式焚烧处理试点项目,备受瞩目。该项目总投资约 8093.40 万元,采用 EPC 模式,建设内容涵盖新建 50 吨 / 日的生活垃圾焚烧厂、升级改造高温热解设施及新建 20 吨 / 日的热解气化焚烧处理设施,还有相关垃圾收运设施配置。建成后,云龙县村镇垃圾将实现 “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处理,极大提升县域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为偏远镇村垃圾治理提供可借鉴的样板。
分散式小型焚烧设施必须突破环保达标、与余热回收的双重瓶颈,才能实现经济性运营。村镇垃圾以厨余及灰土为主、热值不高,这一特性使得垃圾焚烧的能量产出受限,对实现经济化运营造成阻碍。实际上相较于技术门槛,地方政府的系统规划能力更显关键——目前我国炉排炉的大型化与小型化技术都已成熟,村镇小型垃圾焚烧怎么来做,关键不是技术,而在于管理。以某50吨/日项目为例,人力成本占比超30%,吨处理费用竟达180元,远超县级财政负荷红线。利用热能可减轻政府负担,但许多小型焚烧厂周边环境暂缺少用热条件,这也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灰渣→环保砖厂(替代黏土砖,节省土地复垦费200万元/年)
▪️<100吨/日:建设分布式热力站,辐射半径5公里社区
▪️100吨/日:接入区域蒸汽管网,打造“垃圾热力银行”
3、宁波试点:飞灰制备陶粒→碳封存认证→CCER交易
利用垃圾焚烧飞灰协同重金属类污泥制备高性能陶粒。飞灰制备陶粒是一种新型的环保建材,具有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如高强度、高密度、良好的抗渗性和耐久性,是传统建材的理想替代品。通过飞灰制备陶粒,企业每年可综合利用12万吨飞灰、6万吨其他污泥,形成年产25万立方米陶粒的生产能力。
飞灰制备陶粒的过程中,通过高温烧结技术,使飞灰中的重金属固化稳定、二噁英在高温烧结过程中彻底分解,实现了飞灰处置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目标。这一过程不仅减少了飞灰对环境的污染,还通过碳封存认证,进一步提升了项目的环保价值。通过碳封存认证,企业可以获得碳信用,进而参与CCER交易,每年可创收超过300万元。
当下,村镇小焚烧决胜的关键不在设备参数表,而在热能利用的商业模式中。
站在2025年目标节点前,我们既要警惕“为建而建”的盲目扩张,更要珍视“一厂一策”的在地智慧。
浏览:次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