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眨眼光伏行业从高位上下来已经2年多了,甚至很多公司距离 二级市场高位已经超过3年了,经历近期的光伏行业自律大戏后,行业有所减产,市场开始预期也许光伏行业有望苦尽甘来。
但现实很可能不会太过乐观,光伏2024年的确很惨,但我们不能排除2025年或许会更惨的可能。这不仅仅是新能源正前方的观点,其实也是很多行业从业者的观点,只是很多人不便于讲得那么明白。
联合太阳能多晶硅有限公司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张龙根就坦言,“我可以负责任地讲,今年35%的增长已经非常不容易,明年负增长都有可能。”
这话虽然只代表他对2025年光伏新增装机量的悲观,不能完全代表对于行业整体的悲观,但张龙根的观点恰恰是光伏投资者以及一些行业观察者们忽略的点。
现在市场对于光伏比较乐观的点在于,觉得经过了去年的惨淡后,产业链普遍对于产能严重过剩的严重性有了深刻的感受和理解,在光伏协会的介入下开始进行光伏行业自律,有望真的达成一些阶段性成果,行业产能有望逐步减少,尤其是光伏巨头真的会认真执行减产,光伏行业的产能可以下来一些。
关于这一点,虽然市场的想法多多少少还是有些乐观,原因此前新能源正前方说过很多次了,光伏本就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光伏协会并不具备执法权,光靠行业自律很难真正达成降低产能的目的。
不过也不是说此类观点就完全没有可取之处,毕竟光伏行业集中度比较高,CR4 普遍都在60%以上,CR10更是普遍在80%以上,只要这些行业前排巨头都参与自律公约,坚决实行减产,光伏产能确实有望下来(话说回来,光伏自律公约后下来的只是产量而不是产能,很多产能并没有消失,只是企业阶段性减持,产量下来了而已)。
但产量下来并不代表就一定会涨价,因为还要看下游的需求,而目前来看,2025年的需求情况可能会非常严峻。
张龙根的担忧也并非空穴来风,就目前来看,即使2025年新增装机量不会像他所说的负增长,也很可能不会太乐观。从目前来看,2025年几个传统主要市场的光伏装机增长情况不会太乐观。
在去年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召开的2025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新任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在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一个数据,“2025年,我国将坚持绿色低碳转型大力推进风电光伏开发利用,全年新增风电光伏装机2亿千瓦左右。”
要知道,刚刚过去的2023年、2024年新增风电光伏装机都是3亿千瓦左右,2024年更是超过了3亿千瓦!
虽然说王局长这个“2亿千瓦左右”的表述有一定弹性空间,但与“3亿千瓦”差距巨大,加上全国能源工作会议给出的数字是很严肃的,绝非信口开河。再加上新能源装机12亿千瓦的目标已经提前6年实现,提升装机规模不再是紧迫任务,希冀2亿千瓦的说法有太多弹性也不大可能。所以,2025年国内新能源新增装机相比2024年大幅度下降几乎是确定性事件。
而且更让人担心的是,2025年的2亿千瓦相比2024年大幅度下滑,会不会只是一个开始,往后也不会更乐观?
这也绝非杞人忧天,按照2025年2亿千瓦的新增装机目标计算,到了2030碳达峰之年,中国新能源装机规模将冲至26亿千瓦以上,甚至30亿千瓦也完全有可能,相比此前国家定下的到2030年风光发电总装机容量达12亿千瓦还是超出太多太多。
所以,对于国内市场接下来的新增装机情况实在不宜过分乐观。
除非风光,尤其光伏能克服自身发电的局限性,整体成本竞争力能脱颖而出,也就是储能的成本要降下来,光储整体配套的成本要相比煤电具有优势,另外电网的消纳能力也要上去。
但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目前看都很困难,至少在一两年内并没有那么容易实现,尤其是电网的消纳能力,不要说发达国家了,甚至很多电力需求非常旺盛的新兴市场,比如越南这样的国家,同样也很困难,原因在于这些国家的电网配套建设比较落后。
国外主流市场同样不容乐观。美国市场就无须赘述了,特朗普上台后关税大战免不了,关键他对新能源并不青睐,偏向的是页岩油,要通过大力开发国内石油资源降低通胀水平,很可能上台后就要削减,甚至废止对于新能源的各种补贴,这无疑将对美国的新能源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
欧洲市场过去这些年一直是风光新增装机最重要的来源之一,但受经济衰退掣肘,加上欧洲市场最重要的国家德国去年频繁发生负电价和超高电价之类的意外,背后原因是新能源装机量快速增长后对系统灵活性造成严峻挑战,今年会不会因此削减对新能源装机的投入反过来增加煤电装机,这也是不可不防的。
可以说,就目前来看,传统主流市场2025年新能源尤其是光伏装机情况很难太乐观,2025年新增装机增量更多要看新兴市场,主要包括印度、巴基斯坦、中东、巴西和墨西哥等。但新兴市场同样面临很多问题,包括这几年快速发展存在一些库存问题,以及最重要的新兴市场开始要求使用本土生产的组件,或者实施进口关税限制等,都很有可能影响2025年新兴市场的需求量和增速。
也就是顺风顺水的话,2025年全球风光新增装机情况也不会太好看,一旦新兴市场有任何闪失,很可能会比市场预期的还要惨烈得多,负增长也不是不可能。
基本上,要希冀2025年风光有比较好的表现,要不就是需求端有超预期表现,这主要看海外,尤其是新兴市场的表现能否大幅度超出预期;要不就看供应端的产能收缩能否大幅超出预期,这就要看国内这帮巨头是不是真的能信守自律公约下定决心减产。
自律公约绝非光伏救命良方,长痛不如短痛,但既然签了,如果大家能一致遵守,能先过几天好日子也是好的,毕竟光伏现在确实够惨了。
浏览:次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