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碳达峰、碳中和的大目标下,绿色环保产业“四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融合发展显得尤为关键。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四链”融合发展的那些事儿,以及相关的发展建议。
二、制定低碳创新战略路线图,明确“四链”融合发展路径
碳达峰、碳中和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国家得制定低碳技术创新战略,就像给前行的车画好路线图一样。在国家层面,以低碳技术攻关为核心抓手,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替代,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新能源为主的新能源结构,搭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同时,要把“四链”融合思想贯穿到产业布局中,给不同发展阶段的环保企业指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1. 政策法规得跟上。明确2030 - 2060年的低碳技术创新重点、路线图和实施方案,让产业链低碳化发展有迹可循。
2. 管理体系要建好。构建起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省市领导部署、各职能部门和基层政府负责、企业和研究机构积极参与的管理体系,鼓励全社会加入低碳技术创新大军,降低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创新成本。
3. 创新链要驱动起来。加快绿色低碳技术重大突破,部署前沿技术研究,对未来发展做好战略研究,引导创新和颠覆性低碳技术研发,降低企业低碳创新成本。
政府得发挥主导作用,制定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基础和应用研究。
1. 资源整合是关键。政府要协调高校、科研机构、企业、行业协会、民间机构等各方资源,促进“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发展。环境技术公益性强,现有标准体系制约其推广,国家要及时征集需求,建立公益类标准绿色通道,快速推广环境技术。
2. 企业也得加油干。企业要积极参与技术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还要和科研机构、高校深度合作,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低碳技术覆盖面广、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单靠企业或政府投入可不行。
1. 政府扶持不能少。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优化营商环境,改变简单粗暴的“环保风暴”做法,给企业转型过渡和资金援助的缓冲。搭建供需平台,为中小企业免费提供污染治理技术,完善各种优惠政策,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成本高的问题。
2. 金融支持要跟上。建立低碳技术创新专项基金、财政补贴制度,发布技术目录提供经费补贴,制定产业和推广的直接补贴制度。企业要做好环境、社会和治理披露,金融机构根据这个为企业定制贷款优惠政策。
我国在可再生能源、减排技术等方面虽成果不少,但仍面临“卡脖子”难题,低碳技术人才需求很大。
1. 教育得重视起来。实施国家低碳创新人才培育工程,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团队,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考核评价标准,鼓励人才以多种形式参与企业创新。
2. 技能培训要跟上。重视技能人才培养,制定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或方案,实施补贴制度和新型学徒制,支持企业开展职工低碳技能提升。
六、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阶段,明确驱动链,保障“四链”有效融合
1. 企业创立初期:创新链和人才链是驱动轮,资金链是关键。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竞争中胜出,吸引风险投资实现稳步发展。
2. 企业成长期:资金链驱动,人才链和创新链提供支持,拓展产业链。企业要善用财务杠杆,优化股权结构,加大研发投入,建立激励机制,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
3. 企业成熟期:围绕核心技术和业务链进行战略布局,维持创新链跟上发展目标。
绿色环保产业“四链”融合发展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希望通过这些发展建议,能让绿色环保产业在“四链”融合的道路上大步前行,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浏览:次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