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为什么环保看起来比安全还重要,但与安全相比,现实却是白月光,既然这样,就掰扯一番,聊聊一些浅显的道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中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职责,特别在第二十四条中明文要求:“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运输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装卸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一百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一百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
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笼统地提出了全员环保和企事业单位环保的责任和义务,对于企业的机构设定、专业素质要求等均没有提及。
一个专门的管理部门,有专业素质要求的部门,和一个经常依附于所谓的OHSE/QHSE部门的边缘人员相比,管理的有效性以及权威性就会自然形成分层。
古代讲究天人和一,从征服自然的角度来说,现阶段人类主宰地球,故人的生命大于一切,尽管从环境伦理学上来讲,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不能以人类的需求而损害了其他物种的利益。以人为中心,人的生命或者感官的幸福感是一切的前提,因此又提出“生命重于泰山,人死不能复生”的概念,人身安全或者受到胁迫等风险是直观的表现,对于损失很容易去界定,对于其预防更多的也是显性的,比如通过“人机料法环”可以实施全方位的预防。
对于环保而言,除了扬尘污染让人有直观的感受,NOx形成的光化学烟雾、SO2形成酸雨等的过程都需要经历完整的“物理、化学”等一系列反应过程,其对大气、水、土壤等生态的影响不是“立竿见影”的,具有相对滞后性,有的变化甚至需要数十年、百年的尺度才能显现出来。且从治理上来讲,其投入具有“负外部性”,因为大气、水、土壤等都是大家共同拥有的,强化污染物治理的成效被所有人公平的分享了。所以,从这个角度上,与安全管理对比,安全生产管理的预防结果体现在“以个人保护为主,附带减少企业/组织的利益损失”,而环保管理的结果却是“我为人人,人人共享”,是一种投入与产出的不公平。
总之一句话,安全管理的核心结果是为人创造了直观的、可衡量的福利,即避免人身伤害;而环保管理的结果是“一人工作,一群人公平地享有环境的福利”。
这样来说,安全和环保的监管具有差异性就可以很好的理解了。
安全生产的结果可以直观的体现,最终体现在人与设备、物料、环境的关系,以及管理手段的实施结果,可以用安全事故(千人死亡率、负伤率等)、设备隐患排查等定量指标进行表征;对于环保管理而言,其结果本身就是一种过程,比如阶段性的无组织排放,就只在那个时间点产生,除非有24小时监控,否则很难界定是否存在这一现象,即使是地面或者植被积灰这种显性的表象,还得证明这些会出自现场而不是由于大气的流动性以及地方性的空气中粉尘性污染物沉积而形成的,对于结果的把控天生就很难,属于“既要过程又要结果”的“预防性”管理策略,自然就会有人挑战你“环保局又不是24小时盯着”。
人是自私的,大多数人的观点估计是“先让自己活得好,才能想未来的事情”。所以安全涉及到当前的切身利益,就是活得好;对于环保而言,多排放或者说“只排放,不治理”表观上并没有给企业/个人带来太大的损失(或者说损失暂时没有显现),发达国家也是走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环境承载力在现阶段仍能够满足我们当前的需求,至于下一代人的福祉如何,或者说怎样在“保证当代人福祉的条件下,最大化地满足下一代人的利益”这并不是焦躁的“资本家”或者“投资人”最关注的对象(尽管现在关注度得到了不同陈程度的提升),其本质上就是“活着就好”。就如气候变化一样,我们有缓解措施,也有适应新措施。实在不行,把阈值调高一点,就不存在标准的问题了。
本质上,并不是环保不重要,而是因为它重要,重要得牵扯到了下一代甚至下下一代,我们的思想还走不了这么远。所以生活在人类世中的我们只能基于现有的现象和技术来预判未来环境的走势,对社会而言,以当代利益为主;对企业而言,以现阶段生存或者利润最大化为主,至于环境这种具有负外部性的影响,只要刚刚好就行,60分够够的,61分多余了;因此,在企业策略上,现阶段环保不是在练内功,而是在培养“交际花”,“关系”里见业绩,更加助推了企业的“短视”。就目前的新常态下,以“活下去”这样的策略选择,自然会损伤环保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让大家处于进退维谷的状态中,难以自拔。外部环境一片凄凉,转型嘛,心有不甘;不转型嘛,现状如此不堪;只有默默忍受,负重前行,自我安慰“我为碧水蓝天做贡献”,“绿水青山功劳有我的一份”。
一言以蔽之,环保的重视程度不是某个企业、某个人能主导的,它是社会的上层建筑,呈现出一种不可逆的潮流之势,我们如何在逆潮涌动中,逆势而动,顺势而为,掀翻暗潮,那就只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奉劝一句“万不可以结果为导向,丢了本心和原则”,那可是要丢了你的“命”。
浏览:次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