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和督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2024年冬季大气攻坚“保卫战”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据悉,《行动方案》提出,2024年冬季大气攻坚“保卫战”自11月22日至12月31日,旨在集中力量改善大气质量,减少污染物排放。
为提高应对效率,《行动方案》提出了“321”工作机制,即提前3天预警提示、提前2天应急响应、每日会商研判调度,以确保及时分析空气质量形势并解决重大问题。
在督导帮扶方面,《行动方案》明确了对PM2.5浓度较高的地区,省级相关部门将组成5个联合包片督导组,由生态环境厅牵头对15个重点城市进行巡回督导,并在传输通道上毗邻城市间组织交叉督导。重点关注应急减排清单的落实情况和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的效果,对不执行应急预案、超标排放、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进行严格查处。
科技保障方面,《行动方案》强调利用“空天地”一体化大气环境质量预警监测平台,加强科技监管手段的应用,依托在线监测、走航、组分站、高空瞭望等大气监测监控体系,为应急管控措施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参考。其中,绵阳、乐山作为四川重要城市,积极响应,制定了秋冬季阶段性攻坚方案,并采取了积极的探索。
“截止12月10日,我市城区综合指数排名提升。市城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第54位,同比提升13位,为近3年来最优,今年5月单月排名曾跌落到全国后20位,我市通过系统治理后,单月排名逐月上升。”据绵阳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张金介绍。
聚焦全市大气污染防治短板弱项,锚定重返空气质量达标城市行列任务目标。绵阳是如何提前管控,精准施策的呢?张金表示,绵阳组建大气专班,各县市区、园区组建相应模式专班,同时聘用编外人员20名,专门从事大气污染防治攻坚监督检查工作。专班组建以来,累计出动人员1400余人次,发现并交办环境问题点位626个,督促完成整改583个。
在提前管控方面,张金介绍相关技术人员会综合运用“天空地”系统,24小时“人盯站”,利用卫星遥感、雷达扫描、组分监测、多源分析、视频监控等科技手段精准发现44个污染物高值区,发布污染异常飙升分析快报10份,通过“天空地”微信小程序任务系统,实时推送至责任区县和部门,督促责任单位排查处置形成闭环。市本级和各区县成立巡查处置专班,相关人员昼夜开展“人盯源”督导处置工作,对高值区问题排查任务24小时响应,及时开展现场排查处置、消除污染影响,相关部门对“人盯源”落实不力的情况进行通报。
在精准施策方面,张金举了一个鲜活的例子,“2024年12月3日10时左右,数据分析专班通过‘天空地’系统发现高新区自来水公司国控站点颗粒物浓度异常飙升,分析溯源,锁定光彩石材城区域存在颗粒物高值区,颗粒物浓度比周边区域高40%左右。”收到该警示,数据分析专班立即进行问题推送,高新区即刻派巡查处置专班开展排查处置,现场发现石材城路面积尘较重,个别企业生产时未开启降尘措施,并立即组织整改,经整改后高值区得以消除,站点数据快速恢复正常。
此外,张金还谈到,绵阳还创新建立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五项通报”制度,每小时、每日、每周、每半月、每月对全市空气质量状况、重点工作推进情况、问题整改情况等进行通报,截至目前,共计编发简报92期。此外,还定期制作突出问题曝光片,在全市大气污染防治专项会议上进行通报曝光。
“截止12月11日,乐山主城区优良天数同比增加1天,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6.6%。”乐山是如何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基础的呢?据乐山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科科长杨武介绍,乐山采取了精细化管控策略,通过科技手段提前发现并及时处置问题。市一级成立了专门的工作专班,下设技术分析组,负责每日对用电监控、国控站点和省控站点的数据,以及企业在线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精准发现问题并移交给属地处理。
值得一提的是,该工作机制利用科技形成了一个闭环,前端通过精准发现问题,中端进行调度,末端督导,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乐山市利用用电监控、在线监测、道路移动源科研抓拍等技术手段,对企业进行监管,同时采用遥感监测等技术对污染源进行监控。
在空气质量监测方面,杨武介绍乐山还有相关部门对PM2.5进行主动分析,通过分析PM2.5的组成成分,识别污染源,地壳元素可能涉及道路扬尘,硝酸盐和硝酸根则与移动源和工业排放有关。
“乐山市按照重污染天气预警响应要求,提前72小时发布响应预警通知,确保所有管控点位、企业知晓预警启动时间。”据杨武介绍,预警期间,乐山8个市级部门组成4个帮扶指导组对重点区县开展帮扶指导,对824家纳入清单企业应急减排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全覆盖现场检查。
浏览:次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