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双碳”目标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共识,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是我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点领域之一,也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的低碳化可持续发展,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人居环境品质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报特别邀请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副会长倪江波,为大家解开建筑中的节能密码。
中国建设报:我国建筑领域的用能在全社会的用能当中占比有多少?和发达国家相比有哪些差异?
倪江波:我国建筑能耗和碳排放数量巨大,在我们国家三大终端用能领域,建筑低于工业,高于交通。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发布的中国建筑能耗和碳排放研究报告表明,我国的建筑仅在运行使用阶段(包括用气、用电等)的用能是11.5亿吨标准煤,占全社会总能耗的21.9%,碳排放是23亿吨,占全社会总量的21.6%。这仅是运行使用阶段的能耗和碳排放。
发达国家政府网站发布的数据以及国际组织发布的一些报告表明,一些发达国家的建筑运行能耗和碳排放占40%左右。未来,如果不采取相应的节能措施,我国的碳达峰峰值就会很高,将会影响国家的整体战略。
对于房屋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能耗碳排放来说,它包括建材生产、建材运输、建筑运行、建造及拆除等阶段的能耗和碳排放,以上全部的能耗大概是19.1亿吨标准煤,占全社会总量的36.3%,碳排放占全社会总量的38.2%。
此外,还有一个口径的算法,在上述碳排放量基础上加上市政、铁路交通、水利、电力等的工程建造,这些能耗大概是25.1亿吨标准煤,占全社会的总量是44.7%,碳排放数是50.1亿吨,占全社会总量的47.1%。
由此可以看到,房屋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能耗和碳排放数量是巨大的,需要高度的重视。
中国建设报:我国建筑节能概念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提出的?经历了哪些探索和发展阶段?
倪江波:我国的建筑节能,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1986年颁布第一本建筑节能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首次公布建筑节能率为30%。建筑节能标准最开始针对北方集中供暖区域,因为供暖能耗非常大,即使是现在北方采暖季,也占全社会能耗的1/4。
从这以后,我国的建筑节能就形成了先北方后南方、先居住建筑后公共建筑、先城市后农村的发展历程。一路走来以标准为主线,通过制定技术标准,形成强制性条文,现在甚至形成全文强制的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带动产业发展,推动建筑节能工作走深走实。
中国建设报:在新阶段,我国建筑碳排放发展趋势是什么?在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快速发展的今天,大力发展建筑节能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倪江波:我国建筑节能走到了碳达峰、碳中和的新阶段,首要的变化就是用能结构的变化,建筑的角色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首先,过去建筑是一个简单的用能者,比如要用电,电力部门便提供;要用燃气,燃气部门便提供;要用热,供热部门来保障。
其次,到了新的历史时期,建筑不仅是用能者,还是产能者。随着现在技术的创新发展,在城市,建筑的屋顶、外立面,都可以用作光伏发电。在农村,农房的屋顶更是支撑光伏发电的宝贵资源。光伏发电已经成为我国新型能源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通过光伏发电,作为用能者的同时也成为产能者。农村的屋顶光伏发电,可以支撑全户的生活用电,甚至支撑电动车、收割机等生产设备的用能。
最后,建筑还可以成为用能的调蓄者,建筑通过光伏发的电、储的电能够参与电网部门需求侧的响应。富余的电,可以调剂到别的地方,电力部门把建筑当作一个虚拟电厂,来调剂整个城市的削峰填谷。
当然,发展趋势也包括我们要做出更高水平的建筑节能,尽量让建筑少用能,剩下的一部分再用绿能来替代。同时,绿能比如光伏设备也要消耗资源,也要安装运行,也有寿命。所以必须做到节约优先、节能优先。
中国建设报:当前建筑节能领域技术发展有哪些特点?取得了哪些重大突破?
倪江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当前,建筑节能领域技术创新发展非常活跃,其中包括围护结构的墙体、门窗、屋顶怎么实现更高水平的建筑节能,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的规模化发展,这些技术和产业发展需要进行引领,特别是在建筑领域,还要跟数字化、绿色化、工业化融合发展。
在创新方面,很重要的一个情况是欧美国家的节能技术主要相当于我们国家的寒冷和严寒地区,但是我们国家除了严寒、寒冷地区,还有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地区。这些地区既有保温的要求,也有制冷的需求,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生活条件的改善,空调成为生活常用家电,随之而来的便是用电量的升高,所以急需引领这些地区实现建筑节能和可再生利用。同时,在这些地方规模化发展超低能耗建筑,国际上没有可以照搬的成熟经验和做法,所以我们需要加强加快这方面技术创新。
在资源方面,我国是一个大国,但人均资源并不丰富,建筑领域是资源消耗的大户,如何把这些建筑的资源更高效地利用,包括建筑拆除产生的建筑垃圾的循环再生利用,也是目前重点发展和突破的方向。
在能源转型方面,目前很重要的一部分便是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用在建筑上实现跨界融合发展。“光”即太阳能光伏技术;“储”即储能技术;“直”即直流技术,利用直流简单、易于控制的特点,便于光伏、储能等分布式电源灵活、高效的接入和调控;“柔”即柔性用电技术,能够主动改变建筑从市政电网取电功率的能力,去参与削峰填谷。
中国建设报:建筑节能如何与城市更新更好地有机结合,在当前的实践当中有哪些好的经验做法值得借鉴?
倪江波: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已经从大规模增量建设转入存量提质更新为主的新阶段,存量更新占比非常大。为了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我们要落实好住房城乡建设部提出的“四好”建设要求。
在城市更新方面,国家有很多政策,包括老旧小区改造等,要把建筑节能降碳、绿色低碳转型的发展要求落实到城市更新的政策里。
通过市场化的机制,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组织管理形态要适应新时期的要求,政策制定不仅要在供给端发力,还要在用户端、使用端发力,用绿色消费思想引领居民积极参与,让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改造更有市场。
在进行城市更新的节能化改造过程中,有一些方面是必须要加强管理的。第一,房屋建筑的风貌,特别是外立面对于街面的影响,是必须管控的。第二,结构安全不能乱动,这是我们国家高度重视的方面。第三,建筑的节能降碳必须符合标准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不能进行改造,需要有完备的审批管理制度。这些都是当前我们国家在城市更新的节能化改造中,需要重视加强的。
实施城市更新要真正把节能降碳理念贯彻进去,鼓励绿色消费,包括工程端使用绿色建材来建设绿色建筑,对拉动建材行业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中国建设报:既有老旧建筑建成时间较早,建筑质量和标准与现有建筑存在差异。通过节能改造的老旧建筑,能否符合当前建筑节能的标准,一般会在哪些方面进行改造?
倪江波:老旧小区既有建筑的改造,从技术角度看是可以支撑它达到现行的建筑节能标准要求的。很多的老旧建筑,特别是2000年以前的建筑,节能不是强制性要求,甚至南方的建筑在2000年前还没有节能标准,这些建筑都不是绿色节能建筑,所以急需进行节能改造。
老旧建筑节能改造要尽可能在技术经济平衡下来进行,要统筹很多的因素,包括防火等。其中最基本的要求,一个是改造内容要达到现行标准,比如,改围护墙体,墙体要达到现有的保温隔热的要求;改门窗,门窗要达到相应的要求,通过这些局部改造能提高很大的节能率。另一个是总体的节能率,居住建筑要求改造后提高节能率30%以上,公共建筑要提高20%以上。
关于老旧建筑翻修改建,我认为还是要由国家来主导建筑节能改造工作,比如说家庭装修,很多住户自己决定换什么门窗,许多老百姓不了解什么是系统门窗或者什么是好门窗,导致更换门窗后还是觉得冬季会寒气袭人,这其中不仅有门窗的质量问题,还有安装的质量问题,需要专业标准来支撑。
此外,就是可以进行装配化的改造,运用装配化的围护结构来增加保温隔热效能,同时也能方便未来的维修更换。
中国建设报:发展低碳建筑、绿色建筑对于绿色生活方式的养成具有哪些促进作用?
倪江波:在节能领域除了建筑,还有小区、社区,绿色生活方式的引领,就是要创建绿色社区,让大家觉得绿色建筑是好建筑、超低能耗建筑是好建筑、绿色小区是好小区,从而形成社会认知和市场驱动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居民就会知道垃圾不能乱倒、垃圾应该减量,从而往前延伸,知道日常生活就不会浪费,直接相关的比如家里该关灯的时候要关灯,从而养成节约用能的好习惯等。
所以我认为,绿色生活方式,第一个是从绿色小区到绿色建筑再到绿色家庭,节约用能反对奢靡的生活方式是很重要的。第二个是要引导绿色消费,家用电器使用上要注重是几级节能的,将要出台的零碳建筑技术标准不仅对建筑设计、建造、运行的用能提出了要求,也对低碳行为提出了要求,引导使用者遵循低碳生活方式,选用高能效家用电器等。
同时,对公共建筑要实行能耗限额管理,一个地区某一类公共建筑,如办公建筑、商场建筑、体育建筑,在保证基本用能情况下,规定它的节能要求,对于节约能源更多的,可以给予相应的奖励政策。这些都是绿色生活方式引导和约束的重要方式。
中国建设报:在建筑节能方面,有哪些是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
倪江波:超低能耗建筑、绿色建筑、近零能耗建筑,未来还有零碳建筑,跟生活息息相关的,第一个是房间里的舒适度会显著改善,空气质量好、温度湿度适宜,由于做超低能耗建筑使得房子更密闭了,空气质量等的指标要求提高了。再如空调、供热通风一体机等设备,也都在进行技术创新发展。
第二个是能耗少了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在运行使用阶段花钱更少了。有的节能建筑,一年可能最多几百元电费,因为在这个建筑里,稍微加一点额外的热源,如空调热风,就能度过最冷的一周或者10天,其他时候都不需要供暖等任何措施。同样的,夏天最热的10天或者半个月,加一点冷风即可。这些带来的是整个建筑运行阶段用能负荷的下降,通过这样来省钱。
中国建设报:未来的建筑节能的方向是什么样的?推进建筑节能事业,还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努力?
倪江波:未来的建筑节能方向,从产业和技术发展的角度,就是要大力发展更高水平的节能降碳技术(如围护结构、围护墙体门窗等)以及用能结构的调整。
建筑从单纯的用能者变成产能者和用能的调蓄者,这些变革需要发展高水平、低延时的信息系统来运作。此外,化石能源和新发展的可再生能源的耦合应用,也会产生很多相应的技术的发展。未来,在新的绿色低碳建筑领域的转型中,从围护结构,包括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节能,到资源循环再生利用,再到整个能源的转型都有很大发展空间。
同时,在管理上,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新的绿色低碳形态发展不能成为障碍,包括相应的政策、法律体系、标准体系都要转到新的轨道上来,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建筑节能事业高质量发展。
浏览:次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