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绿色环保与低碳行业正站在新的起点上。
随着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氢能技术、智能电网等前沿技术发展,行业将迎来新的增长点。
全国碳市场的建立和完善,使得碳排放权交易成为企业减排和转型的重要工具。
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可以提高能源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精准的环境监测和管理。国际合作将成为推动绿色环保与低碳行业全球发展的关键。
随着政策引导、市场响应和技术进步,绿色环保与低碳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绿色环保与低碳行业正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未来趋势呈现出多元化和深层次的特点。月之暗面旗下AI大模型Kimi给出了它的预测:
首先,政策层面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如《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的发布,为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政策导向和支持。
其次,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低碳技术将引导产业结构转向低碳产业为主体,新兴绿色产业、现代服务业将快速发展。生产端低碳技术将朝着“低成本化、低风险化”趋势发展,同时,为提升化石能源利用效率,低碳技术将在现有技术基础上不断革新,并将着眼于新能源开发与利用。
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将成为未来的重要任务。这包括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流通体系和消费体系,推广新能源汽车、高能效家用电器等节能低碳产品。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健全,以及绿色出行、绿色建筑等创建行动的广泛开展,将进一步推动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形成。
专家展望:当前正处新能源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关键时期
就同样的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近日也与山东环境保护基金会秘书长王必斗展开了讨论,以下为采访实录:
NBD:在您看来,我国的绿色环保与低碳行业目前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当前的发展特色是什么?
王必斗:近年来,我国绿色低碳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能源绿色转型步伐加快,能源体系含“绿”量不断提升;产业体系持续优化升级,新能源产业链壮大,新兴产业成新支柱;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PM2.5浓度下降,重污染天数减少,美丽中国建设步伐坚实……
与此同时,我国绿色转型仍然面临着不少困难挑战。能源结构偏煤、产业结构偏重、环境约束偏紧的国情还没有根本性改变,化石能源和传统产业占比仍然较高,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此外,全球绿色转型进程面临波折,环境和气候议题政治化趋势增强,绿色贸易壁垒升级。
NBD:5G、AI等新兴技术如何促进绿色环保与低碳行业的发展?
王必斗:新兴技术为生态环境的高效能管理,全面打造数字生态文明推进平台,增强绿色产业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同时,也为前瞻布局绿色低碳领域未来产业,培育绿色化数字化服务化融合发展新业态,构建绿色增长新引擎,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
NBD:《“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绿色环保产业产值达到11万亿元,绿色低碳行业的发展有怎样的意义?
王必斗:绿色低碳产业是指运用先进的技术和能源,在生产过程中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消耗和自然环境负面影响的产业。
我国绿色低碳产业拥有相关企业超过200万家,特别是新能源、电动汽车、节能环保等产业蓬勃发展,锂电池和光伏产品的绿色竞争优势凸显,增强了我国国际竞争优势。最有代表性的是我国新能源汽车表现出强劲动能,锂电池产业延续增长态势,已建成全球最完备和具有竞争力的清洁能源产业链。
当前,对绿色低碳行业,仍需要加强政府政策支持和引导,进一步加快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全面建成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体系。
NBD:在推动绿色环保与低碳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公众的参与和意识提高也至关重要。您认为应如何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王必斗:首先,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方面公众参与的立法。其次,要积极培育引导环保社会组织的良性发展。三是建立公众参与绿色低碳的激励机制。
NBD:展望未来10年,您认为绿色环保与低碳行业将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王必斗:当前正处于新一轮能源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的关键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
一是产业结构偏重,关键要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重要手段,逐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碳排放脱钩,尤其需要探索针对传统高耗能高排放产业进行智慧化、脱碳化改造,“双碳”战略的发展方向应当是经济增长和碳排放脱钩,采取一切手段打破国际绿色贸易壁垒。
二是“双碳”战略正引领和推进能源革命,在西北、东北等太阳能、风能、光伏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积极引导和鼓励发展新能源产业,尤其是高耗能产业使用绿电,既可以减少碳排放,又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三是绿色金融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可有大作为,建立企业和个人的碳账户,通过对企业或个体碳排放有效追踪、监测、盘查和核算,实现对碳排放量的可计算、可追溯、可交易。
浏览:次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