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11日于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上,全球碳市场的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各缔约方就《巴黎协定》第六条第四款机制(6.4条)下的碳信用标准及其动态更新机制达成了共识,这标志着全球碳市场的建设正式提上了日程。
会议批准了碳信用质量标准,这些标准对于启动联合国支持的全球碳市场至关重要,该市场将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项目提供资金。理论上,碳信用额度允许国家或公司为地球上任何地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或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排放的项目付费,并使用这些项目产生的信用额度来抵消自己的排放。
《巴黎协定》的第6条一直被视为全球碳市场机制的基础,旨在通过市场机制推动各国实现减排目标。而6.4条更是明确提出了建立一个由联合国机构监督的国际碳交易市场的构想。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和协商,COP29终于在这一关键问题上取得了突破,为全球碳市场的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全球碳市场的建立将带来一系列深远的影响。首先,它将通过提供碳信用额度来奖励减少排放的国家,从而推动全球范围内的减排行动。一个碳信用额度相当于避免或减少一吨二氧化碳的排放,这将极大地激励各国和企业采取更加积极的减排措施。其次,全球碳市场的形成将促进碳交易的发展,使得成功减排的企业能够通过出售碳信用额度获得额外收益,进而继续激励其开展控排行动。同时,购买国也可以利用碳信用额度实现其国家承诺的气候目标,展现积极的国际形象。
对于中国而言,全球碳市场的建立无疑将产生重要影响。作为全球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在碳市场的建设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一方面,中国可以通过参与全球碳市场,获得更多的碳信用额度,从而为其“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持。另一方面,全球碳市场的形成也将为中国企业提供更多的碳信用选择,有助于提升其在国际碳市场中的话语权。
然而,全球碳市场的建立并非一蹴而就,仍面临诸多挑战。各国在碳市场交易的标准严格程度及其对实际减排的贡献上仍存在分歧,碳清除技术的实际效果和环境影响也存在不确定性。此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能源消耗模式等实际情况也需要考虑在内,以确保碳市场的方法学科学性和适用性。
在此背景下,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国际标准的对接和协调,提高碳市场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透明度,增强国际市场对中国碳市场的信任。同时,中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碳金融产品的创新,提高碳市场的金融化水平,加强对碳市场风险的识别、评估和管理,确保碳市场的稳定运行。
面对全球碳市场的到来,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应对:
建立碳核算机制:企业应明确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范围,包括直接排放(范围1)、间接排放(范围2)和价值链上下游的间接排放(范围3),按照相关标准和方法准确核算碳排放量。这不仅有助于企业了解自身的碳排放情况,还能为制定减排策略提供数据支持。例如,制造业企业要精确统计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原材料加工等环节的碳排放。
设立碳管理部门或岗位:专门负责企业的碳管理工作,包括制定碳减排目标、监督减排措施的实施、收集和分析碳排放数据等。同时,加强与企业内部其他部门的沟通与协作,确保碳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制定碳减排规划:根据企业的碳排放情况和业务发展目标,制定短期和长期的碳减排规划。规划应包括具体的减排目标、实施步骤、时间节点和责任人等,确保减排工作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研发低碳技术:加大对低碳技术的研发投入,开发和应用节能减排技术、新能源技术、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等,降低企业的碳排放强度。例如,化工企业可以研发新型的生产工艺,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能源企业可以加大对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更新设备、采用节能技术等方式,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例如,企业可以对生产设备进行节能改造,安装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实时监测和控制能源消耗。
加强资源循环利用:推广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例如,企业可以建立废弃物回收和再利用体系,对废水、废气、废渣等进行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筛选绿色供应商: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的筛选和评估,优先选择具有良好环境绩效的供应商,建立绿色供应链。要求供应商提供产品的碳足迹信息,确保原材料的采购符合企业的碳减排要求。
加强供应链协同:与供应商和客户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碳减排工作。通过共享信息、技术和经验,协同降低供应链的碳排放。例如,企业可以与供应商合作开展节能减排项目,共同提高供应链的绿色水平。 优化物流运输:合理规划物流运输路线,提高运输效率,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采用低碳运输方式,如铁路运输、水路运输等,推广新能源运输车辆的应用。
了解碳交易市场规则:熟悉国内和国际碳交易市场的规则、政策和交易流程,掌握碳配额的分配、交易、结算等相关知识,为参与碳交易做好准备。
进行碳资产开发与管理:对企业的碳减排项目进行评估和认证,开发碳资产,通过碳交易获得经济收益。同时,加强碳资产的管理,合理规划碳配额的使用和交易,提高碳资产的价值。
开展碳抵消活动:对于难以在短期内实现减排目标的企业,可以通过购买碳抵消项目的方式,抵消自身的碳排放。但要注意选择合法、可靠的碳抵消项目,确保碳抵消的有效性。
提高信息透明度:按照相关要求,定期披露企业的碳排放信息、碳管理措施和碳减排成效等,提高企业的信息透明度,增强社会公众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信任。
加强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与政府、投资者、客户、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他们对企业碳减排的期望和要求,积极回应他们的关切,共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招聘具有碳资产管理、环境科学、能源工程等相关专业背景的人才,充实企业的碳资产管理团队,为企业的碳资产管理工作提供专业支持。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碳资产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碳资产管理意识和能力,使碳资产管理工作成为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责任。
(转自:江苏现代低碳技术研究院)
浏览:次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