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光伏巨头天合光能董事长,还是光伏行业协会的权威专家,都将今年光伏行业的调整期视作历史上“最严峻的挑战”。在成都举办的2024第七届中国国际光伏与储能产业大会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用了一连串数据形容这场“最严峻的挑战”后总结道,行业波动造成的亏损规模远超以往3次行业波动。尽管尚处冬天,但业内人士相信“下一个春天肯定会到来”。记者从众多业内人士处获悉,乐观一点的话,明年就可能看到行业回暖,悲观一点,则可能要到2026年。
2020年至今,国内光伏产业产能快速扩张,在2022年、2023年这两年,多家龙头企业创下利润新高。然而,爆发之后,市场风云突变,产能过剩、竞争加剧等情况突出,业内人士表示已“卷无可卷”。
“内卷”的直观表现便是价格。今年1至10月,多晶硅价格同比下滑超过30%,硅片价格同比下滑超过40%,售价已经贴近成本价,甚至有的低于成本价。
在制造端,光伏企业亏损面持续扩大。光伏产业发展近20年,历经数次起伏,而本次行业波动造成的亏损远大于前。记者从2024第七届中国国际光伏与储能产业大会上获悉,今年前三季度,制造端产值同比下降超过44%,超过2012年行业波动时光伏全行业销售额的两倍。
从上市公司看,今年前三季度,121家光伏企业中39家净利润亏损,而头部企业的亏损更加突出。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12家主产业链头部企业中10家净利润亏损,亏损额加起来接近250亿元。这10家亏损企业中,9家净利润降幅超过100%。
“长期亏损会严重影响企业研发投入和技术进步,也难以保障产品供应、质量和服务。”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说。
在应用端,国内市场面临“装不上”和“用不了”双重难题。“集中式光伏用地政策趋严、审批流程复杂,分布式光伏低压端承载能力受限。”王勃华说,电网建设滞后,光伏面临并网困境。
此外,越筑越高的贸易壁垒、日益激烈的海外竞争,让“冬天”里的光伏行业更添凉意。
“寒冬”中的光伏,何时“再逢春”?“乐观情况下,预计今年年底,光伏行业就会有起色;悲观预期看,明年第四季度,行业会‘回暖’。”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认为,与未来市场规模和最终光伏行业需要的装机容量相比,光伏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冬去一定会春来,只是早一点晚一点的问题,只要真有核心竞争力,不用太担心。”
江苏美科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禄宝也有类似的判断,认为光伏行业会在明年二季度走出“寒冬”。
今年10月,国际能源署(IEA)发布2024年《可再生能源报告》,预计到2030年,全球将增加超过5500GW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其中各年光伏装机容量将不少于500GW。今年预计中国新增装机容量190GW—220GW,预计全球新增装机容量390GW—430GW。
“光伏成本的下降也是全球装机的助推器。”在王勃华看来,2010年—2023年,全球集中式光伏成本降低接近90%,这有力推动了过去十余年的光伏装机增长。
此外,今年国内出台《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助推了光伏产业发展。
熬过“寒冬”的“蛰伏期”,创新是关键词。当天大会发布了《促进光储行业健康发展倡议》,倡议业内要“长期主义,持续强化技术创新、成本管控、运营能力、商业模式的差异化竞争,坚决反对内卷式的低效竞争、无效竞争,自觉维护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
创新则是应对产品同质化、模式同质化、制造同质化的“利器”。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认为,科技创新是促使行业穿越周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建议行业各环节的头部企业紧紧扭住科技创新这一‘牛鼻子’,在任何时候都要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围绕核心技术持续攻关,久久为功,掌握技术领先主动权。”
尽管行业仍处于“寒冬”,但2024第七届中国国际光伏与储能产业大会展区的热闹程度却未受影响。记者在现场注意到,除国内参展者之外,还有国外的一些客商也对光伏产品很感兴趣。在先导智能的展台处,就有国外客户正组团观看先导智能光伏设备的推广片。
正如高纪凡所说,2024年是光伏政策大年,且行业已经觉醒并快速携手行动起来——10月14日,中国光伏行业发布行业自律公约,走出了关键性的第一步。但在11月18日,记者从多家参展商工作人员处了解到,相关政策发布后,下游并未表现出立竿见影的扩张需求,客户的重心仍放在消化库存产能上,目前光伏设备的新增订单并不多,这意味着很多光伏厂商在观望。
还有工作人员表示,尽管现在海外市场增幅较大,但单条产线的规模还是很难和国内相比。综合上述市场人士的观点,尽管市场对明年光伏回暖都有预期,但尚未直接体现到新增订单中。在这轮光伏调整期中,异质结、TOPCon等“百花齐放”的电池技术路线在市场上的表现也出现分化。所谓TOPCon技术,是通过在太阳能电池背面制备一层超薄氧化硅,再沉积一层掺杂硅薄层,形成钝化接触结构,其具有较高的转换效率和较低的成本。异质结技术具有较高的理论转化效率优势,但成本较高,目前正在通过抱团合作来降低成本并提升市场占有率。展会现场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由于行业处于调整期,下游客户对成本会有更多的考虑。
相比较而言,在现阶段,TOPCon技术的设备需求要高过异质结设备。这也能与行业数据匹配,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编制的《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TOPCon电池的市场占比将从2023年的23%快速提升至2024年的60%。到2024年年底,TOPCon电池产能约941GW,占比约66.3%。据报道,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还预测,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片的市场份额将从2023年的2.6%增长到2030年的34.3%。而TOPCon、异质结成本差异体现在银浆使用量,通常TOPCon电池双面银(铝)浆(95%银)平均消耗量约109mg/片,异质结电池双面低温银浆消耗量约115mg/片。
何堂贵向记者表示,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减少了异质结电池对银浆的使用量,“在效率持续领先的情况下,这将逐步有序发展成优势”。在隆基绿能副总裁李文学和李栋看来,整个行业接下来还可以朝着多场景应用以及国际化方面来发展。
除光伏行业,还能看到白酒等产业在拓宽光伏的使用场景,以此降低碳排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华涛向记者表示,五粮液已经涉足并布局光伏产业链,也在进行产业合作。他介绍说:“我们和光伏的结合点是生态环保,提升碳减排量⋯⋯在产品应用上,五粮液在一些公用场合进行了光伏板的建设等。”
浏览:次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