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浏览
明年将有82万吨动力电池退役 回收产业如何变“
2024-11-25
电动汽车销量的激增也带来了电池退役浪潮,我国动力电池回收产业正处于关键时期。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大量电动汽车“心脏”面临退役,预计2025年我国将迎来82万吨动力电池退役高峰,2028年或将突破260万吨。如何有效利用废旧电池,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如何科学布局回收产业,助力社会经济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可持续发展?在11月20日举行的2024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大会上,专家学者、业界人士共同探讨。
大会上,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正式发布《中国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发展报告(2024)》。报告显示,现阶段我国新能源电池产业逐渐呈现规模化、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已实现全产业链在全球的领先地位。在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产能方面,报告显示,2023年综合利用量达到82.5万吨,呈快速上涨趋势;截至今年10月底,已遴选培育了5批共148家规范企业,全国327个地市级行政区设立了1万个回收服务网点,初步形成了多元回收网络。
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会长王小康介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动力汽车装车量迅速提升,动力电池回收规模快速增长。根据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预测,2030年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将超过1300GW,意味着我国将面临动力电池的大规模集中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400多亿元,较2022年实际市场规模增长约9倍。
业内人士表示,安全环保处置退役电池至关重要,梯次与再生利用将提升电池残值,降低使用成本,助力电池产业绿色升级。我国需要钴、镍等关键材料,退役电池将成为“城市矿山”,保障未来原料供应。近年来,我国能源电池回收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取得显著成效。然而,与欧美相比,我国在废旧电池回收方面仍存在法律空白、标准缺失等问题,要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完善法规体系,推动新能源电池回收行业健康发展。
面对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动力电池退役量的激增,创新退役动力电池的回收技术和处理流程,以实现更高效、更环保的回收利用,至关重要。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副会长李力强调,政府、企业、高校需加强合作,助力政策推进与标准建立;加快构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国际技术合作与建厂投资。
“应推广循环经济理念下的闭环管理模式,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材料再生技术,形成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良性互动。最后,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标准,加强对回收过程的监管,确保所有操作符合环保要求。”天使投资人、人工智能研究者郭涛表示,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我国实现动力电池回收的高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动力电池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但同时也被视为具有巨大的回收价值的“城市矿山”。郭涛表示,政府部门应对此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激励措施,同时加强对行业的规范管理,设定合理的准入门槛和技术指标要求,防止恶性竞争;企业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此外,政府和企业可以通过探索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如设立专项基金,增强彼此间的信任感和安全感。通过紧密合作,政府和企业有望实现互利共赢,共同推动环保与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
郭涛说,未来十年,动力电池退役潮与产业蓬勃发展将引发回收产业变革,我国需全面布局。为此,他提出五项建议:构建全国性回收网络,聚焦三四线城市与农村;针对难降解及有害成分进行专项研究;培育专业人才队伍;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公众绿色消费意识。
浏览:次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