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场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双碳目标提出后,ESG逐渐成为热点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之后,以全面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刻不容缓。
近日,在财联社、陆家嘴管理局联合主办的“2024上海全球资产管理年会”上,由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可持续金融和投资亚太区业务发展主管李黎担任主持人,多名嘉宾展开了“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机遇与挑战”主题圆桌讨论。
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LSEG) 致力于推动金融稳定,为经济赋能,使客户有能力实现可持续增长。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通过提供多种产品和服务,在金融市场和社会发挥广泛作用。
20 多年来,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一直在可持续金融领域发挥着领导作用,通过融合可持续发展和金融方面的专业知识,提供关键的市场基础设施、数据和分析,以加速净零转型、助力绿色经济增长、创造包容性经济机会为战略重点,推动建立可持续发展未来。伦敦证券交易所用行动表明对可持续未来的承诺:LSEG ESG 数据已覆盖的上市和私营公司达16000家,截至2023年通过LSEG可持续发展债券市场共募集到2,320 亿英镑。
参加本次圆桌的有五位重磅嘉宾有:中银香港私人银行副总经理邓祖禹、宏利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经理孙甜、法巴农银理财副首席投资官田宇星、CBI气候债券倡议组织中国区总经理谢文泓、中信证券ESG首席分析师张若海。
李黎:现在国际上一些可持续金融投资越来越注重基本面的要求,绿色经济在全球资本市场也逐步形成主流共识,并获得大量机构资金加持。从金融工具的选择来看可持续债券、贷款仍旧是最主要的配置方向。第一个问题就请CBI开始,作为权威的国际标准制定和顾问机构,可否给简要分享一下目前整个行业上的政策发展、市场结构、产品创新的实践?
谢文泓:CBI主要关注可持续金融标准和债务市场支持绿色低碳转型。全球经济放缓大背景下,可持续金融相关产品近年的增长是显而易见的。即使是2024年全球利率下降速度还是低于预期的情况,全球债务市场,包括可持续债券市场,在高利率环境下还保持了非常显著的增长,非常不容易。2024年上半年全球可持续债务市场总发行量已经突破了5万亿美元大关,预计本年内年发行量将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这个市场增长很快,逐渐多元化,从单一绿色标识到现在纳入了社会、可持续、转型等等贴标产品,流动性也在上升,创造了流动性溢价。其观察到市场绿色溢价的出现,并和产品碳减排的强度有较强的关联性。从政策的角度来说,大家经常提到的中欧共同目录的一个目标是确保市场对于什么是绿色,什么是可持续的定义清楚一致,提升市场间的互操作性、一致性、可对比性,通过清晰一致标准提供清楚的指引发现投资机会。
李黎:时逢今年中国三大交易所也发布了上市公司可持续披露,报告指引和正式实施的时间表,其实很多压力都给到了金融机构和市场参与方。中国企业当前处于标准化可持续披露哪一个阶段,对指引要求有没有早期市场实践方面的反馈以及监管下一步的相关政策方向有什么趋势?请中信证券的张若海首席分享一下您的观察。
张若海:谢谢主持人的问题,按照交易所的要求,A股在2025财年披露季之前,还都属于非强制阶段,而目前看,A股有近40%的公司,在2023年报季或2024年中报季完成了ESG报告或等同报告的外发,因此其实企业的披露与治理能力是略领先监管要求的,企业拥抱ESG的意愿和行为都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当前披露的驱动因素呈现积极状态,从企业实践看,基于对于半导体,非银相关行业的细分行业研究,企业对于国情与产业视角下的特色议题,比如供应链管理,环境保护,乡村振兴,绿色金融,可持续研发等,公司会在指引要求下,结合行业发展要求,客户要求与自身实践,加大信披与治理投入。
李黎:ESG投资管理和全屏体系的顶层构建蓝图如何因地制宜地符合中国资管的实际情况同时满足集团层面国际实践的协同性,打造资产管理方面的差异化,想请孙甜总以更符合大部分中国资管行业实际情况的角度,分享一下公募的看法。
孙甜:中国做低碳转型,核心在于科创。上一轮全球产业分工当中,发达国家通过产业转移的方式,把大量的碳排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现在去谈减碳和进一步绿色发展的时候,很难再通过传统的产能转移实现,似乎只剩下技术减碳和科技创新的出路。所以科技创新并与之相适应的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是创设金融产品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第三,必须要结合中国现在ESG投资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的客观事实,机构投资者仍然还是主要的资方需求方。我们如何针对以银行、保险为主的机构投资者的具体需求点去设计低风险偏好的产品是非常重要的。
李黎:接下来第二部分让我们聚焦于中国市场的具体投资机会,第一个问题,刚才CBI的谢总提到了国际上的一些可持续债务诸多新兴发展方向,也提到了从金融工具的多元化,目前中国的可持续转型这个领域,您觉得存在哪些具体的挑战机遇和创新的空间呢?
谢文泓:CBI的工作除了在帮助推进和协调可持续金融标准的制定,也在帮助市场机构识别在这个快速增长和不断多元化的可持续债务市场,有哪些交易是满足国际的标准。CBI现在有三个数据库,帮助机构投资者识别绿色、社会、可持续和转型等不同领域和国际接轨的投资标的。在过去的这几年,中国的绿债市场一直是全球第一或者是第二大,而且跟国际接轨的程度一直在稳步的增长,从前几年只有40%多,到现在接近70%了,其中很大的原因一个是关于化石燃料相关的资产从国内绿色定义中被排除,最近的更新也要求百分之百的募集资金用于符合定义的绿色项目,这些都是很大的进步。
李黎:回到权益类资产来看,传统的ESG投资策略,包括从负面、正面筛选,ESG整合主题型投资,在国内可能比较小众的影响力投资等等。中国整体可持续投资市场格局如何,具体的风险回报表现,相较于国际可比的投资策略来说是否具备亮点。中国目前绿色经济和低碳转型主题领域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板块机会,我们请张首席和我们分析。
张若海:从社保专户对应的ESG 相关产品看,负面筛查还是现在市场上的主流,也包括最新的A500投资产品。考虑到当前市场的大环境,可能ESG投资策略带来的增量收益和市场发展增速短期不宜太乐观,但中长期看,应该非常有信心。因为无论是相对传统的负面筛查,还是非常前沿ESG的影响力投资,都需要相对完备的ESG底层基础。随着主动信披,高质量信披的发展趋势成为主流,投资策略的升级应该是水到渠成的结果。在企业实践端,驱动ESG信披,甚至是创新性议题,其实是科技公司。比如说美国那几家市值最大的,不一定只是互联网公司,包括台积电,也可以关注一下自行车里的龙头公司。所以长期来看主动拥抱创新的ESG议题能和ESG挂钩的其实在消费、新能源,不一定只限于传统,都是有转型机会的。
李黎:最近伦交所和很多买方客户聊过这个议题,出海也是非常有机会做的主题。所以ESG+出海可能是非常值得大家关注的主题性机会。具体落实到公募产品的策略研发和投资运营,想请孙甜总就重点布局哪些投资策略关注哪些主题性机会进一步分享。
孙甜:比较看好的方向是养老和绿色相融合的领域。日常投资当中经常会被问到你们投ESG标的到底能有多少超额收益?其实在海外有相关经验表明,投资者在一开始非常关注回报率,但是随着投资期限的延长,ESG投资在长期来看带来的风险下降会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国内存续的ESG产品,大部分存续期都还不是很长,长期表现需要我们用时间去考察。养老金作为一个非常典型的长期限资管产品,他在负债的属性上,跟ESG投资的长期主义是高度匹配的。针对投资回报率降低这一现状,跨境配置被频繁提出,而除了直接配置海外的资产,为本土企业出海战略提供充分的金融服务与保障也是重要的方面。
浏览:次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