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体系是由交易标的(碳排放权)、交易主体(控排企业)、交易流程、交易活动及监管活动(政府监督)等核心要素所组成的规则化体系,在这一体系下各个环节按照一定的流程完成整个碳交易机制的运转。
首先,国家确定整体减排目标。根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温室气体排放单位符合条件的(属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行业、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 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被列入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名录。国家基于温升控制机制确定这些排放单位的剩余碳排放预算,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确定年度排放总量限额。
其次,遵循配额制度对企业进行额度分配。我国生态环境部根据国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以及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决定碳排放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然后由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根据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向区域内重点排放单位分配规定年度的碳排放配额。当前我国对重点单位实行配额免费发放,后续会逐步加入有偿分配模式。
最后,交易主体在碳市场上进行交易。我国碳市场以强制性的配额交易市场为主、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市场作为补充机制存在,配额和实际排放之间的缺口和盈余可以进行交易。
碳排放交易(又称“碳交易”、“碳市场”)是一种市场化的碳减排机制。在碳交易中,温室气体排放权被作为一种商品(即“碳排放配额”)在碳市场进行买卖,碳排放少的企业机构可以通过出售富余的碳排放权赚取收益。通过这种方式,碳市场为节能减排行为提供了经济激励,增强了企业革新技术、降低排放动力,进而降低了碳减排的社会总成本。
浏览:次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