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废资源化利用产业是绿色环保产业的重要子领域,可以节约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具有循环利用、节能减碳的优势,对于推动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和生活方式、实现“双碳”战略目标、促进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固废资源化是指通过管理和工艺措施从固体废弃物中回收物质和能源,加速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创造经济价值的技术方法。这一过程能对固体废物进行综合利用使之成为可利用的二次资源,因此不仅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还能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固体废物资源化降碳效益来源于回收利用固体废物蕴藏的丰富金属资源、生物质资源等,标本兼治推进各类固体废物减污降碳协同任务
推动煤矸石、尾矿、冶炼渣等工业固体废物在提取有价组分、生产建材、筑路、生态修复、土壤治理等领域的资源化利用。推进退役动力电池、光伏组件、风电机组叶片等新型废弃物回收利用,加强新型废弃物回收利用新技术研发和应用。
加强推广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合理利用厨余垃圾生产生物柴油、沼气、土壤改良剂等产品。推进园林废弃物、污水处理厂污泥等低值有机废物的统筹协同处置利用,大幅减少有机垃圾填埋处置。
提升秸秆肥料化、燃料化、饲料化、原料化、基料化“五化”利用水平,强化秸秆焚烧管控。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和能源化利用水平,推动农村发展生物质能。
在推行建筑垃圾分类的基础上,鼓励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及制品在建筑工程和道路工程中应用。推动在土方平衡、林业用土、环境治理等领域大量利用经处理后的建筑垃圾。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政策的推动,固废资源化利用在减污降碳方面展现出显著的优势,预示着相关产业的广阔发展前景。固废处理的碳减排方向主要聚焦于循环再生、节能增效和能源替代等关键领域。
目前,我国固体废物处理方法正逐步从“填埋-焚烧-无害化-资源化”进行过渡,垃圾资源化是未来城市垃圾处理的重要方向,尤其对于中小城市或者县镇一级,采用垃圾资源化处理技术,是一个可行性更高的选择。
我国目前从事资源化利用的企业涉及多个行业,如威立雅进行金属、锂电池的回收利用和污泥处理;飞南资源进行铜相关的回收利用;绿色动力开展电镀污泥回收业务等,资源循环利用理念深入人心。
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我国固废资源化利用产业正推动产业链条的闭环化发展。这一过程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目的,力求最小化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通过构建闭环产业链,可以加强循环经济体系的建设,推动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的循环经济的发展。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资源的利用效率,还促进了环境的可持续性,为我国经济的绿色转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与环保产业的其他领域相比,固废资源化利用对技术创新有着更高的要求。不同类型的固废资源化利用方式及其组成特征密切相关,需要开发出能够实现梯级回收、高附加值利用的先进技术。这些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能够提升固废资源化利用的效率和效果,还可以推动整个产业的技术升级和转型,为产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美国废物管理公司(WM, Waste Management)作为全球固废领域的领军企业,其成功之处在于实现了从收集、转运、处理到再利用和资源回收的全产业链覆盖。该公司在2022年取得了196.98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体现了规模化经营的效益。
德国在固废资源化利用方面的成就,得益于其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德国是全球最早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国家之一,其废料处理技术的研发和包装塑料的再生处理尤为突出。通过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和瓶子押金制度,德国实现了超过70%的固废资源化利用率。
技术创新是推动固废资源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巴斯夫公司作为全球化工巨头,在固废资源化和循环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通过启动循环经济计划,聚焦原料循环和新材料循环,有效降低了企业运营中的碳排放量,促进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建议以工业集聚区为核心,构建固废资源化技术平台,整合从原料供应、技术研发到产品制造的全产业链资源。通过优化产业生态,实现上下游的联动发展,为固废资源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鉴于固废资源化利用的高投入和长回报周期,建议政府从减碳和环保的角度出发,加强重视,出台相应的激励和优惠政策。同时,在金融方面提供多元化融资渠道,确保产业资金的持续稳定投入。
建议行业主管部门积极引导,建设产业集群和园区,形成固废资源化的示范区,提高固废处理效率。同时,加强技术创新,研发高效资源化工艺,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并探索与国家碳中和目标相结合的新途径。
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鼓励企业增加科技和人才投入。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科创平台,为固废资源化利用产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
在当前的环保与能源转型背景下,我国固废资源化利用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产业链整合以及政策激励等手段,我国已经在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展望未来,我国将继续推动产业升级,优化结构,强化创新,以实现更高效、环保的固废管理,为达成“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浏览:次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