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1
作为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环境服务领域的重要活动,9月14日至15日,由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主办的“2024年北京国际大都市清洁空气与气候行动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
15日上午,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在“创新驱动空气质量改善”分论坛上以视频播放和要素解读的形式发布了大气“三监”联动新技术、新应用体系建设与实践应用。
在分论坛会场,与会人员观看了视频播放之后,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主任沈秀娥对“三监”联动创新体系重点技术作了简要解读。沈秀娥介绍,这个创新体系是国内首创的大气环境监测领域垂直领域的大模型,具有自主可控的多模态智能体技术框架,以“天、空、地”三维立体监测网络为数据底座,以“监管、监测、监察”一体化的三级联动为核心,支撑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三大目标,在创新驱动空气质量改善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整体框架上看,在数据底座和知识底座的基础上,大模型通过多智能体协同技术实现多个专业算法模型的比例调度,实现智能分析、线索挖掘、智能报警、预测预报等功能。
从智能体系上看,多智能体协同技术是指物联网、数据底座、知识底座、专业工具能够实现智能联动,支撑大模型的协同调度。其中,物联网包括“天、空、地”一体化的监测网络以及新兴传感器打造的高密度感知物联网,为大模型提供大数据底座。
从知识底座上看,将生态环境领域的专业知识提供给大模型进行学习和训练,包括预测的模型、溯源的模型、智能识别算法等,能够驱动大模型像专业技术人员一样思考,产出报告、报表,支撑监测、监管。
从信息技术上看,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构建覆盖环境空气典型污染源的新型感知物联网络。
论坛现场展出了3个典型感知设备。最右侧白色盒子状的设备,是在北京搭建使用了一千多个的大气网格化监测设备,它具有高密度、低成本、高精度等特点,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构建了云指控技术。将北京市大气PM2.5和TSP监测的空间分辨率由460平方公里提升到9平方公里,时间分辨率小于等于一小时,实现了北京市三百多个街道乡镇的全覆盖。建立了全国首个精细到街道乡镇级别的属地量化的一个专业网络,为大模型提供了实时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
展台中间黑色的设备,是互感式用电监控设备,利用这项技术研究形成了企业用电监控网络建设布设的标准规范,构建了在北京市涵盖一千多家重点设计企业和六千多个监测点位的用电监控网络。一旦发现生产设施电表在跑,而治污设施电表没有动,这种情况将被系统自动记录下来。利用在线监测和用电监测网络将大部分的工业企业都远程监控起来。
展台最左边展出的是安装在重型柴油车上的OBD数据采集终端。通过OBD远程在线监控技术,能够实时获取与车辆相关的16个参数的秒级的数据,能够掌握北京市在用的18万辆重型柴油车的车辆运行和排放状况,一旦车辆出现超标排放,即可将车辆的信息和超标的线索推送至执法部门,实现精准快速执法。
除了上述传感器智能感知技术外,大模型还应用遥感智能识别技术、移动走航监测技术,构建“天上看、地上巡、数据连、电量核”的大数据底座,为大模型提供新鲜的实时的“数据血液”。
大模型在污染应对和日常监管的场景下,支撑远程监管,现场核查,具备智慧分析、智能问答等功能,有效地支撑了北京市大气“三监”联动机制的运转。在精准调度、精准执法、精准治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
沈秀娥说:“‘三监’大模型有一个好听的昵称,叫‘天天’,它象征着我们天天努力、天天向上,要实现北京蓝天永驻。我们通过构建现代化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加快数字化转型,将来把大模型逐步拓展到其他要素领域,为支撑整个美丽北京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