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2
湖北省石首市地处江汉平原南部,是典型的鱼米之乡。近三年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态修复团队,积极助力石首开展生态修复,这些实践经验为平原地区进行生态修复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一是提升长江故道湿地的生态功能。位于湖北石首的天鹅洲故道,是长江中下游最大的自然湿地之一,是麋鹿、长江江豚等重要生物的栖息地、繁殖种源地。由于多年来的自然变化,且与长江水文过程联系少,天鹅洲长江故道逐渐成为一个封闭的阻隔湖泊,湿地生态状况和湿地生物多样性正在发生退化。石首在生态修复中,一方面在天鹅洲故道内采用人工辅助手段重建和优化湿地植物群落结构,另一方面针对汛期“豚喜鹿忧”、旱季“鹿喜豚忧”的问题,新建生态补水泵站,铺设连通沟渠,疏挖排水沟渠,稳定水位,促进长江故道湿地生态的自然恢复。同时,为解决天鹅洲居民出行影响麋鹿生活的难题,新修出行道路避开保护区,为麋鹿创造了一个安静自然的生存环境。
二是构建农田生态系统网络。石首市的农田生态系统对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至关重要。20世纪60年代以来,化肥和农药的持续使用,影响了当地土壤结构和水质,加剧了农业面源污染。为解决这些问题,石首实施了一系列以“减肥减药”为导向的农田生态系统修复措施。通过采用“鸭—蛙—稻”种养模式,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显著降低农田的污染程度。在“鸭—蛙—稻”种养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农田生态斑块和生态廊道网络,恢复了农田生物多样性。同时,田埂、沟渠和河网等被改造为生态化用地,种植适宜的水生植物和草本植物,以提高生物栖息地质量。此外,还通过生态化的机耕路改造和生态护坡建设,增强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我修复能力。
三是强化湖泊流域综合整治。石首有无数大大小小的湖泊,这些湖泊水域质量直接关乎生态环境的优劣。石首在生态修复过程中,把湖泊水域的修复放在重要位置。以石首境内最大的湖泊上津湖为例,一方面,通过实施河流湖滨生态缓冲带修复工程、湿地物种多样性恢复工程、污水处理工程、湖泊生物多样性修复工程,系统治理修复上津湖水体。另一方面,通过采取人工放养净水生物的方式,改善水域的水生生物群落组成,达到改善水质、丰富食物链、提升湖泊生物多样性的目的。
四是推动湖泊生态源头治理。平原地区的湖泊水域生态修复重点在污染源头的治理。石首桃花山附近拥有连片湖泊,这里居民较多,产生的生活污水也较多。石首采取一系列举措从源头上对污水进行水质净化,提升桃花山连片湖泊的入湖水质。加强污水的收集,在不影响自然环境的情况下,通过重力的作用将污水导入处理站点。加强污水的处理,除了传统的污水处理站点外,生态修复中还利用了人工湿地进行污水处理。加强水质的监测,对源头污水及处理后入湖水进行水质监测、成分分析,及时了解处理效果。如今,桃花山入湖水质显著提升,净化后的水不仅可以正常排放到湖泊中,还可以通过绿化回用或农田灌溉等方式重新利用。
综上所述,湖北石首在生态修复中秉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通过系统推进农田、湖泊、河流、湿地的综合治理,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当前,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不断恢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我修复能力得到增强,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农业生态价值得以彰显,这些经验为平原地区生态修复提供了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