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能源管理(EPC,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是节能服务行业的重要业务方式。
合同能源管理在各行业已经开展多年,通过专业公司的专业人员、专业技术、专业管理和专业资金,可以给甲方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和提升,纾解了资金紧张问题,化解了企业内部改革难改造难的问题,也破解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拦路虎。截止2022年末,中国节能服务行业总产值规模超过6000亿,成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支柱。但是,合同能源管理在供热行业实施效果却不理想,甚至是原地踏步、举步维艰,究其原因,可能以下几种:
1. 资金投入大:供热行业属业重资产行业,系统的改造和升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一些供热企业可能缺乏足够的资金来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2. 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供热系统的节能改造涉及到复杂的技术问题,需要专业的技术团队和经验,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拿出改造方案,而不是一套方案干到底。如果技术方案不合理或实施不当,可能导致节能效果不理想。总结一句话,江湖郎中太多了,真正的老中医太少。
3. 市场认知度低:部分供热企业对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了解和认识不足,缺乏积极参与的动力,或者对节能效益的预期不准确,导致合作意愿不强。
4. 政策支持不足:政府在供热行业的节能政策和激励措施可能不够完善,缺乏对合同能源管理的明确支持和引导,使得供热企业缺乏实施的动力。
5. 利益分配问题: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节能效益的分配可能存在争议,供热企业和节能服务公司之间的利益协调难度较大,影响了合作的顺利进行。
6. 数据统计困难:供热系统的能耗数据收集和统计较为复杂,可能存在数据不准确或不完整的情况,影响对节能效果的评估和验证。
7. 供热市场竞争:供热市场可能存在竞争激烈的情况,导致供热企业在价格和服务方面面临压力,难以投入更多资源进行节能改造。更重要的是供热企业负责人的认知和思维,传统供热体制情况下,一些供热企业管理水平低、技术水平低、服务水平低、装备水平低,但是为了经济利益,宁可少供热少投入,也不愿意打破固化思维去寻求创新和突破。这些既得利益者习惯了盈利模式,习惯了当成功企业家,不愿意亮家底,不屑于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更无视于外部环境改变而带来的危机和良机,墨守陈规,固步自封。
要改善合同能源管理在供热行业的实施效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提供优惠贷款、补贴等政策,鼓励供热企业参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2. 加强技术研发和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和实施能力,确保项目的节能效果。
3. 加强宣传和推广,提高供热企业对合同能源管理的认识和接受度。
4. 完善政策体系,明确节能目标和激励措施,推动供热企业积极实施节能改造。
5. 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促进供热企业和节能服务公司的合作共赢。
6. 加强数据管理和监测,提高能耗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7. 优化供热市场竞争环境,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情况可能因不同的地区、企业和市场条件而异。在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制定合理的方案和策略,以提高项目的实施效果。同时,政府、企业和相关各方应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推动合同能源管理在供热行业的顺利实施。
浏览:次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