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国“双碳”目标落实工作尚处于初期阶段,目前相当规模的企业存在生产管理模式粗放、高碳燃料“高消耗”、产品能耗物耗“高排放”等痛点,不同区域、行业的监管机构中存在碳排放规划核查、管理能力参差不齐等问题,固废处理、碳汇管理等领域存在数据共享不畅等难点。工业互联网与“双碳”目标深入融合,在生产、监管、评价等方面开展的绿色应用探索,将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在满足多领域“双化协同”需求的同时,也为工业互联网赢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我国政府“坚持节能优先,强化能耗强度降低约束性指标管理”的指引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园区将节能降碳的行动落实于智能能效管理应用,以提升整体能效水平。工业互联网包含的“云、大、物、智、移”技术,在与“源、网、荷、储、控”等实体的融合应用中,能够助力促进生产端和用能端各要素的互联互通,实现核心用能设备的智能化管控、生产工艺智能耦合节能降碳、全局层面智能调度优化及管控、能源与环保协同管控,推动能源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切实实现降低碳排放的目标。
摸清碳排放“家底”,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基础。而碳排放数据的分析与管理涉及能源类型、工业流程、废弃物处理等诸多环节,专业度极强,计算量庞大。因此,企业、园区、政府等迫切需要基于工业互联网的碳排放数据提供“算、管、评、改”全面性服务。
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数据采集、处理能力,对全流程、全生命周期、全范围的碳排放数据进行分析,可真实准确地了解企业碳排放情况,辅助园区和监管机构的碳排放管理和评定,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和认证,并提出科学且有针对性的降碳建议,强化产业链的智能绿色化治理能力。
在“双碳”战略实施过程中,对温室气体的准确监测与评估将成为制定降碳目标的根本前提。为揭示温室气体排放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地基观测场站、遥感卫星、航空器等设备将采集海量的实时数据,这也对监测数据的处理提出了更快速、更准确的要求。基于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智能算法,工业互联网平台在通过传感与网络通信技术获取实时监测数据后,能够开展数据处理与反演计算,得到二氧化碳当量等碳排放实时监测数据,实现温室气体精细化管理。还可基于历史数据、实时监测分析数据,对未来的碳排放情况进行预测。
工业固体废弃物体量大、性状各异、种类繁多、地域分布广泛、上下游产业供需关系复杂,现行的识别方式与回收模式存在资源化利用不充分、不规范等问题,且政府、市场、企业三者间的信息传递不畅,这也造成了工业固废流通、监管的困境。“工业互联网+固废综合利用”模式能够针对性破题,构建集智能识别、数据分析、监测预警、信息共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平台,提升可利用固废资源识别准确性、提高固废循环效率、降低处置成本,同时实现产业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的多流信息整合,解决供需错配难题。
浏览:次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