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9
最近的一个月里,以旧换新、设备更新的大风,吹皱了环保行业的一池春水。
3月13日,国务院印发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下称《方案》),宣布将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大幅提高国民经济循环质量和水平。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指出,设备更新和汽车、家电更新换代将创造6万亿元规模以上的巨大市场。
而其中,不仅是汽车、家电等消费行业,从事末端环境治理的环保行业也有望迎来真金白银的利好。《方案》提出加快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更新,并加大对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专用设备税收优惠支持力度,把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纳入优惠范围。
4月18日,在2024年上海环博会上,雪浪环境常务副总裁虞佳新与《华夏时报》记者交流时表示,以旧换新、设备更新的政策对环保设备制造为基础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利好政策,例如传统行业中的冶金输送、新兴行业中的资源化利用,都与公司布局的产业相关。另外,《方案》也提到涉及环保行业的一些税收优惠,“目前大方向是有帮助的,趁着政策的推动,我们也会把设备和技术优势进行进一步提升。”他说。
传统市场饱和下的新风口
具体来看,《方案》覆盖了多个传统环保行业的具体领域,如结合推进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以住宅电梯、供水、供热、供气、污水处理、环卫、城市生命线工程、安防等为重点,分类推进更新改造;加快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设备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地下管网、桥梁隧道、窨井盖等城市生命线工程配套物联智能感知设备建设等。这意味着,环卫、污水、管网等领域基础设施有望释放一大批更新改造需求,拉动环保装备制造业的增长。
近两年来,随着污水处理、垃圾焚烧等传统环保市场趋于饱和,环境产业进入大规模基建热潮退去之后的调整周期,环保企业普遍陷入“存量竞争”的厮杀,如何获取增量成为业内最为关注的问题。住建部发布的《2022年中国城市建设状况公报》显示,截至2022年年末,全国污水处理率98.11%,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70.06%,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9.90%。面对这一现状,许多企业不得不放弃传统的重资产运营方式,向轻资产运营转型。
“有一段时间我们自己感觉有压力,因为环境监测仪器越装越多,不管是大气还是水,国控、省控、市控、乡镇、工业端都装了很多,我们觉得可能已经是一个存量市场了。”4月17日,在2024中国环境技术大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单位会员交流年会上,先河环保副董事长陈荣强感叹道。但是,随着“双碳”战略的提出,以及最近的设备更新行动的发布,他感受到监测仪器仪表行业又迎来了非常好的市场机会。
装备制造始终是环保行业的基础性产业之一。数据显示,2022年环保装备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2.2%,达到9600亿元。而根据2022年初,工信部、科技部、生态环境部印发的《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到2025年我国环保装备制造业产值力争要达到1.3万亿元。也就是说,在未来不到两年时间里,环保装备制造行业的产值目标是3000亿元。
绿色化、智慧化标准驱动
实际上,随着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标准持续提高,设备更新的内生需求在环保行业中广泛存在。
盈峰环境装备事业部科学仪器产品公司项目支持室经理李心强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线监测的设备以旧换新要分为两部分来看:一部分是污染源企业本身有以旧换新的需求,一方面考核标准的提升促进需求产生了变化,很多旧设备不具备底层通讯协议上传等功能,另一方面设备使用年限较长之后维护量很大,耗材更换费用比较高,进行设备更新可以降低维护量和耗材费用;另一部分则是地方环保监管部门也希望引入更加智慧化、稳定和质量可靠的新产品,保证整个系统更稳定地运行,为政府提供更好的数据服务,支撑环境质量的改善。
因此,上述行动计划也提出,要强化新型装备应用,重点支持新污染物治理、更高排放标准要求、降低治理成本等新型环保技术装备的首台应用,依法依规淘汰高耗能、低效率落后产品。
而这也将成为未来环保装备市场的增量来源。“今年以来在上游市场的一些具体项目上,我们已经能感觉到,一些政府部门开始按照新的环保要求在执行了。”虞佳新指出,《方案》不仅提出了设备更新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列出了必须更新换代的标准,用标准去引导市场。“环保产业是不断迭代的,现在很多地区产业前移的力度非常大,我们也要把产业和服务、技术结合起来,跟上技术迭代更新的趋势。”
全国政协人资环委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名誉院长王金南也在2024中国环境技术大会上表示,传统环境技术和环境产业起源于末端治理,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中国,传统的环保产业赛道都正在走向一个稳定或者下降的时期。而现代意义的环境技术,即绿色、低碳、循环技术应该成为新时期生态环保产业的新赛道。他提出,希望基于生态服务功能和碳中和的技术产业,如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以及数字生态经济能够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
(转自: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