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5
3月1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实施意见》,提出,未来5年,我国将加速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的数智化转型,创新监测手段,实施四大监测能力建设工程。到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新发布的《意见》明确,我国将通过充分应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技术,基本完成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智能化改造。未来我国生态环境监测数据从采集、传输、处理到分析及应用,将基本实现全链条流程化、智能化。
2024年1月12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主持召开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会议强调,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制定《实施意见》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全面支撑美丽中国建设。要健全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推进监测数智化转型,持续完善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一张网”。要加快推动出台生态环境监测条例,研究制定排污单位自行监测管理办法,以更高标准守住监测数据质量“生命线”。要抓好《实施意见》的宣传、解读和培训,做好责任分解、督促落实和成效评估,以监测工作高质量发展支撑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董保同在2023年度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在京单位工作总结表彰会上曾表示,《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实施意见》是推进监测现代化的顶层设计,要抓好文件的印发实施,紧紧围绕监测网络一体化、监测技术数智化和高水平监测支撑、高质量监测数据、高效能监测管理“两化三高”的总体布局,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转自:中国固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