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环保产业从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发展至今,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其本身就是推动绿色发展的产业。那么,环保产业应该如何在新的目标要求下主动作为?
2024年全国两会前夕,在全联环境服务业商会(以下简称环境商会)主办的2024环境企业家媒体见面会上,环保企业家们聚焦“发展产业新质生产力 激活数字智慧新动能”,进行了深入探讨。
“所谓新质生产力,就是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生产力,是摆脱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力,更加重视创新、技术进步和智力资源对生产方式和生产效率的全面提升。”环境商会会长、清新环境总裁李其林认为,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引领下,生态环境产业领域应深度调整、持续转型。
当前,环保产业处于大规模基建热潮退去之后的调整周期。一方面,行业增量空间相对有限,传统环境市场需求趋于稳定,整体面临增长慢、盈利难的困境;另一方面,传统的产业模式进入瓶颈期,寻求新的增长点的难度加大。
对此,环境商会首席环境政策专家骆建华表示,任何一个国家的污染治理都有阶段性特点,如果从狭隘的末端污染治理角度来讲,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放慢,环保投资需求下降是必然的,但如果从环境改善和环境治理的角度来看,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转型升级是环保产业和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如何抓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契机进行转型?
李其林表示,要发展环保产业的新质生产力,首先要向“高端化”转型,具体而言就是研发新技术、探索新模式、构建新业态。在研发新技术方面,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难点痛点的问题,强化技术创新和服务,提升降碳、治污支撑能力;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核心、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环保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同时更要注重精细化运营。
在探索新模式方面,环保产业要突破传统的范畴,形成“双碳”时代新的技术、服务和综合解决方案。企业迫切需要转变经营模式,在产品和服务的设计理念上,从治理成本端向价值创造端转化。从跑马圈地的投资经营模式,改变为深耕赋能的价值经营模式,实现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高附加值、高黏性。
在构建新业态方面,核心是产业格局的革新。我国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已经产生了新的生态环保需求,环保产业也迎来更多新客户、新需求和新标准。这就需要企业积极适应持续更新的场景应用,通过差异化的细分市场寻找更多机遇。
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的要求下,生态环境保护的内涵向着全过程减污、降碳和清洁生产延伸。企业家们一致认为,环保产业要真正形成新质生产力,必须抓住“双碳”目标带来的发展机遇。
“当前,国家大力推动实现‘双碳 ’目标,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这些与生态环保息息相关。环保产业不仅是末端治理环节的减污降碳,还涉及到上下游产业链上的资源、能源再生和循环利用。”环境商会常务会长、威立雅中国区高级副总裁/董事总经理黄晓军表示,作为国际环保企业,威立雅将减污、降碳、循环经济作为自身三大攻坚任务。环保企业可以依托专业优势向能源、循环经济等领域延伸,这也是未来行业发展方向之一。
近年来,不少环保企业已经开始依托自身优势,积极布局拓展新能源领域,如风光发电、新能源材料、发电侧及工商业储能、动力电池拆解回收及资源化利用等细分领域。实现新能源有关业务与传统治污业务的协同发展,成为环保企业新的增长极之一。
记者了解到,维尔利自2018年开始通过布局碳中和与数字化转型两条线,以提升企业的服务品质和盈利能力。一方面,打造资源化利用项目,资源化过程中产生的沼气既可以发电并网,也可以通过生物提纯技术制备生物天然气;另一方面,启动数字化转型项目,以实现公司业务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环境商会常务会长、维尔利集团董事长李月中介绍说,对企业来说,在细分领域做深、做精,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一点非常关键。发展新质生产力实际上对在某些细分领域拥有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更有机会,企业及企业家要做的就是深挖自身的价值链,寻找更好的生存发展机遇。
李其林认为,未来,环保企业可以从提高综合供能效率、协同布局新能源领域、拓展碳咨询与碳管理业务等方面,布局新赛道。此外,全面推进绿色低碳金融产品的发展,通过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金融工具,实现碳价值管理与业务发展的相互赋能。同时,数字技术正在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以推动行业标准化、运营自动化、决策智慧化,赋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
浏览:次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