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变暖日益严重的背景下,碳汇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话题。碳汇是指通过植被、土壤和海洋等自然过程吸收和储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过程,被广泛认为是减缓气候变化的一种重要方法。
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委员张杰以宁夏为例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持续推进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森林覆盖率、活立木蓄积量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明显提升,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主体的增汇固碳作用日益凸显,为实现“双碳”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是,张杰也发现,目前自治区碳汇交易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林业碳汇支撑能力较弱,生态产品机制不够完善,专业人才储备不足等”。
张杰表示,宁夏干旱少雨,生态建设周期长、管护成本高、经济效益低、回收周期长;加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不完善、权属管理法规不健全、碳汇计量体系不成熟、监测技术力量薄弱、认证制度不够健全,影响着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社会资本聚集准入和金融机构的投资热情。
据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数据显示,宁夏荒漠化土地面积4183万亩,沙化土地面积1686万亩,连续20多年持续减少。经2014年、2017年、2018年、2020年四期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LULUCF)碳汇计量监测,国家林草局规划院碳汇处统一测算并发布,截至2020年,宁夏全区林草湿生态系统碳储量达到26697.4万吨。
“因土地资源刚性约束,新增绿化用地困难,立地条件变差,枸杞等生态经济林用地受限。宁夏草原面积也在持续减少。”张杰表示,从1980年到2022年宁夏草原减少1475万亩,年均递减35万亩。同时,因干旱和补水不足,宁夏的湿地面积持续萎缩。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翻越最后一座大山宁夏六盘山抵达陕北,六盘山因此被称为“胜利之山”。六盘山是全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黄土高原至川滇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宁夏、黄河“几字弯”乃至整个黄河流域重要的生态涵养区,植被资源基础较好。
近年来,通过实施六盘山生态功能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对降水量400毫米以上区域灌木林实施“灌改乔”改造,对郁闭度0.16-0.19的乔木林地和覆盖度30%-40%的灌木林地补植,六盘山精准提升了森林覆盖率,夯实了宁夏林业碳汇基础。
为此,张杰建议将六盘山生态功能区打造成碳汇交易新高地。
一是推进生态产业融合。探索生态资源价值转化机制,开发生态文旅、健康养生、休闲避暑、户外运动、非遗体验等文旅新业态、新产品,推进产业链延长、增长极挖掘、林业碳汇开发、资源价值转化,利用闽宁协作平台,共推闽宁林业碳汇开发,尽早开展碳汇前期监测、数据分析、计量统计、市场预期、项目储备,早日实现宁夏碳汇上线交易。
二是加强碳汇人才建设。针对宁夏碳汇发展短板,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做好碳汇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题培训、专家引进工作,有计划、分批次地培训一批有理论、懂实践、会操作、素质优、数量足的本土碳汇人才,加强碳汇科普、政策宣传和专业解读,开创宁夏碳汇事业新局面。
三是积极推进碳汇开发。抢抓国家碳汇开发先机,借鉴外省市碳汇交易经验,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全面落实碳排放改革措施,尽快开展碳汇前期工作,准确规划碳汇增长层级,储备碳汇开发项目,招引知名机构合作开发。严格温室气体排放管理,探索建立企业环评碳排准入机制,推行“以林换碳”模式,早日实现碳汇交易。将六盘山生态功能区打造成黄河“几字弯”碳汇交易新高地。
浏览:次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