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31
今年以来,不少跨国车企开始调整其电动汽车战略,以销售增长放缓为由,推迟对电动汽车的投资。
近日,美国通用汽车将底特律一家工厂的电动卡车产能扩张计划推迟一年。福特汽车也在今年第三季度财报会议上宣布,推迟120亿美元的电动汽车及电池投产项目,还将年产60万辆电动汽车目标的实现时间由2023年推迟至2024年底。
大众汽车集团今年已经多次宣布削减德国工厂电动汽车产量,并推迟建设第四家电动汽车电池超级工厂的计划。梅赛德斯—奔驰CEO康林松此前则在股东大会上宣布,公司电动汽车发展计划将被一定程度推迟,2025年实现50%的电动汽车销量占比的目标也将延至2026年实现。
多家跨国车企对电动汽车投资“由热转冷”的背后,是需求放缓以及电动汽车业务盈利能力的下滑。大众集团首席财务官阿诺·安特利茨在第三季度财报发布会上表示,公司在欧洲的电动汽车订单已经从去年同期的30万辆腰斩至15万辆。
盈利方面,今年第三季度,福特电动汽车部门Model E的亏损额达13.3亿美元,大约是去年同期的两倍。
有分析认为,对于不少跨国车企而言,在需求低迷的情况下,再一味向研发成本高的电动汽车“砸钱”并不划算。目前,多数跨国车企对电动汽车市场持谨慎观望态度。
“传统跨国车企‘船大难掉头’。”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纪雪洪直言,“除外部压力,传统跨国车企新能源转型内部阻力也很大,面临很多组织、产品、战略上的调整。在外部竞争激烈,内部又有阻力的情况下,企业转型不会非常顺利。”
在电动汽车业务难以快速打开局面的形势下,短期内,燃油车仍是各大传统跨国车企的支柱性业务。梅赛德斯—奔驰方面表示,如果电动汽车利润率低于此前预期,可能会通过燃油车产品组合带来的回报来提高整体回报率。
不过整体来看,虽然电动汽车产销目标推迟,但跨国车企对于电动汽车的长期承诺并未改变。纪雪洪指出:“近年来,欧美市场电动汽车普及速度非常快,随着销量基数的增加,增速会逐步放缓,但绝对数量和新能源渗透率在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虽然个别跨国车企电动汽车不能达到预期,但企业坚持电动汽车投资仍然是大势所趋。”
值得注意的是,从今年跨国车企相关动态来看,他们正相继通过与中国车企合作的方式推进电动化转型。
近日,丰田在欧洲发布Sport Crossover概念车,这款电动车型将于2025年上市,丰田将与中国车企比亚迪共同生产该车型。此外,10月,Stellantis集团与零跑汽车创建全球战略伙伴关系,共同发力电动车型;7月,大众汽车与小鹏汽车达成技术合作框架协议。
“现在,国外品牌车型在电动化、智能化相关配置和产品体验上普遍达不到同价位国产车的水平。”纪雪洪认为,对于跨国车企来说,通过技术合作引进中国车企的技术,通过投资中国车企,一方面能够加快新车型推出,另一方面能够分散转型风险,是短期内的明智之选。“现在大众、Stellantis、丰田都已经宣布与中国车企合作,说明跨国公司已经认识到中国电动汽车企业的发展能力。从长远看,跨国车企还应积极转型迎接挑战,否则将面临被淘汰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