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从合肥市生态环境局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了解到,市生态环境局立足合肥实际,围绕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要求,积极推动生态环境智慧治理,搭建生态环境四大智慧管理体系,提升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运用物联网技术构建相对完善的天地空一体化立体生态环境监测网,充分发挥“电子哨兵”技术支撑作用。
一是水环境方面。建成水环境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点178个,覆盖全市主要河流、湖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建成27个国省控站点,151个市控水质自动监测站点,覆盖全市主要河流、湖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形成自动监测为主、手工监测为辅的地表水水质监测体系;在环巢湖重点河流设置283个视频监控点,环巢湖设置43个视频监控点位,并将卫星遥感技术与水华遥感监测、黑臭水体监测等场景相结合,提供决策技术支撑。
二是大气环境方面。目前全市大气环境已建成22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标准站、133个大气小型标准站,22个固定式机动车排气遥感监测点,20路机动车黑烟车抓拍点,226个秸秆禁烧高空远程视频监控点,重型柴油车OBD远程在线监控4100余台套,以及卫星遥感图像应用于臭氧层监测、秸秆焚烧、大气气溶胶监测等场景。
三是声环境方面。正在建设噪声自动监测系统,点位数量20个。
四是辐射环境方面。在全省率先建成放射源在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搭建放射源在线监管平台,包含37套辐射剂量在线监测设备,覆盖市生态环境局审批和监管的24家重点核技术应用单位,实现254枚Ⅳ、Ⅴ类放射源在线监测。
五是污染源自动监控方面。目前安装联网污染源监控企业490家,排口860个,设备数2120台套,同时在企业重点部位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并联网。
建设生态环境大数据资源管理中心,实现所有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全面接入”、监控画面“一屏集成”。目前接入局内各类生态环境信息系统近40个,对接巢湖管理局、城乡建设局、水务局等部门共享数据,总接入量达21亿条,做到海量、多源、异构的环境数据纵横贯通。
依托生态环境大数据云平台,实时接入污染物数据及视频监控数据,配备科技化终端设备,构建以自动监控为主的非现场智慧监管服务体系,实现对污染物排放情况实时监管。
建立巢湖水环境智能决策模型体系。基于巢湖流域、河道和湖体特征,建立水环境智能决策模型体系,利用数字技术实现河道远期水质改善的减排场景预测模拟以及突发性污染事件模拟,对断面水质、污染负荷进行综合预测,对断面监测异常情况、污染事件进行溯源分析,实现水质智能实时监控和预警。
构建“慧”治藻应用场景。以提高蓝藻监测预警水平为核心,充分运用卫星遥感等技术,汇聚整合多部门各类数据,运用水环境大数据平台构建“慧”治藻应用场景,实现对巢湖蓝藻水华的预警预报,精准管控其变化趋势,为科学治藻提供决策依据,提升巢湖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构建“天地空”一体化大气环境计算模型体系。建设“天地空”一体化大气污染管控平台将成为全市生态环境智慧治理又一重要支撑。通过建设人工智能预报模型、污染特征分析模型、机动车排放业务指标模型、大气环境评价分析模型,对全市大气质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提升大气污染防控预警能力,推进大气环境精细化管理。
建设完善“合肥市生态环境驾驶舱”,利用数据分析技术,结构化呈现重点业务工作和紧急协同事项,制定、发布工作命令,调度、推进工作进度,反馈、展示工作成果。
合肥市生态环境局继续紧紧围绕合肥市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要求,推动“数智环境”建设,加快构建智慧高效的数字生态文明体系,实现环境科学决策评估,运用数字化治理技术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浏览:次
收藏